《杂阿含经》213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说二法,谛听善思。

何等为二?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

若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是非二者,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

彼自以意说二法者,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

所以者何?缘眼、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缘触,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若于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知者,种贪欲身触,种嗔恚身触,种戒取身触,种我见身触,亦种植增长诸恶不善法,如是纯大苦聚皆从集生。

如是耳、鼻、舌、身、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广说如上。

复次眼缘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于此诸受集、灭、味、患、离如是知。

如是知已,不种贪欲身触,不种嗔恚身触,不种戒取身触,不种我见身触,不种诸恶不善法。

如是诸恶不善法灭,纯大苦聚灭。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经文大意】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悲悯的世尊告诉大众比丘们说:我将为你们演说二法,要仔细听,好好地思考。

是哪二法呢?就是眼根与色境二种,像耳根与声境、鼻根与香境、舌根与味境、身根与触境、意根与法境也是二种,这就叫二法。

如果有出家学道的沙门或婆罗门这样的说:这不是二法,沙门瞿昙所说的二法,并不是真二法。

她们以自己的意思另说二法,但却空有言说,问他道理并不知道,徒增疑惑,因为并非真有这样的境界存在之故。

为什么呢?因为眼根与色境的接触,便会生起眼识,再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的眼触,又由于眼触而生起的感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

如果对这感受的集起、感受的息灭、感受的爱乐、感受的祸患、感受的出离等情况,不能如实察知,就会种下贪欲的觉触、种下嗔恚的觉触、种下戒取的觉触、种下我见的觉触,也会种植增长一切邪恶不善之法,像这些纯粹大苦的结聚,都会随着生起。

种戒取身触:戒取即戒禁取见,指执行邪恶戒却以为是正戒;可解读为:烙下戒取的成见。

身:聚的意思,指聚集诸法以成其身,通常附加于语尾,表示复数之语。

戒取身:即指戒取见而言。

触:觉触之意。

同样的,这耳、鼻、舌、身四根,乃至意根与法境接触的因缘而生起的意识,又由于意根、法境、意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的意触,也都如上面一样的广为解说。

其次,由于眼根接触色境而生起眼识,再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眼触,又由于眼触而生起的感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对这一切感受的集起、息灭、爱乐、祸患、出离等情况,都要如实地去察知。

如是知:如是知就是如实知。还其原貌的了知。

能如实地察知后,就不会种下贪欲的觉触、不会种下嗔恚的觉触、不会种下戒取的觉触、不会种下我见的觉触、不会种下一切邪恶不善之法了。

像这样一切邪恶不善之法断灭了,那么纯粹大苦的结聚也就跟着息灭了,这耳根与声境、鼻根与香境、舌根与味境、身根与触境、意根与法境,也是像这样。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们听闻佛陀的说法,心生欢喜,信受奉行。

摘自于法海闲人著《缘起的止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阿含经》213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