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孟子

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在教材中的文章开始的,当我读到那样富有哲理的文章时,心中对这位圣人也有那么突然的一丝丝敬佩,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在梁惠王前讲述尧舜等先帝故事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在这种思想的促劲下,孟子诞生了他最著名的仁政思想,所以他积极地周游列国,想推说自己的这种思想,想让天下百姓都处于这种思想下,获得美好而又美满的生活,可是现实却往往并不这样大快人心。孟子还是得不到赏识,他也想孔子一样在周游各国屡试不行之后,独自在一个地方消沉下去。

孟子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孟子的寂寞在于他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忧得比别人多,于是也在这种思想的促使下,它诞生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这也是最先前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是每个人必须要拥有的,在这种意思下会促进人们不断进步,不断昂扬向上,可尽管是这样,良好的思想却仍然得不到古代各诸侯的信任,在当时利益大于一切,土地更大于利益。

寂寞的孟子不甘于寂寞,他不断的在各国游说,他只是为了实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无饥色”的理想,然而在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孟子的理想是那样遥不可及。他不断地寄希望于各国君主,而那些醉心于战争的君主们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摔得粉碎。

也许孟子在想:总有一天我会成功。那一刻,我突然佩服起他那坚定的信仰来了,这与它的先人孔子,有着同样的坚毅执着的理念。人,是不可以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便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孟子的信仰源于那颗博大的仁义之心,此时我被孟子那坚毅不拔的信念折服了,他在我的心中便成了一个豪放的老人,心中所想的是舍生取义,这实在是让我敬佩,世人皆以孔孟来表达对如觉的尊敬,在不理解孟子之前我是在想,难道还有第二个人可以匹敌孔子吗?直到现在我发现我想错了,原来在孔子之后又有一个一位儒道大贤。

用孟子的身世和经历去理解孟子的著作,和他的代表思想,果然会有所收获,我们可以明白孟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得到这样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将会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孟子终究没有成功,这是当世顶级智者在不得志之后发出的感叹。与他的前人孔子一样,还是把宝贵的思想消失在了这个战乱的年代,只有几个后家弟子将这种思想聚集起来,就成了一本又一本儒家经典,或许孟子和孔子在天国之上,能看到后人,朗读着论语与孟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