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共通点,收获满满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结合《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刚接触到这两本书的时候其实感觉差不多,都觉得都是那种没什么意思的学术性的书,毕竟我更加喜欢那些讲述故事的书籍,但其实在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也慢慢体会到了读书的意义,学习到了一些简单浅层的读书技巧,所以之后在阅读《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过程中也少了困难,同时也感受到这两本看似完全不同的书之间存在的共同点。

       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要求的先浏览书的目录,我拿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时也先大致翻看了该书的目录,作者将全书分成四个部分,由第一部分的“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到第四部分的“在五章中环游世界”,看过目录之后就能大致了解整本书的一个内容的递进,而书本的前言,和《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就是在讲“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来源于作者对于现代社会阅读方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思考,而《枪炮、病菌与钢铁》则是源于“耶利的问题”,耶利是地处东南亚最东端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当地土著的领袖,他曾问过作者一个问题,大概就是“为什么欧洲人创造了那么多货物而其他地方的人创造的那么少”,而这本书就是作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一个详细全面的解答。

       如果说《如何阅读一本书》讲的是读书的问题,那么《枪炮、病菌与钢铁》讲的就是人类历史演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大,包含的内容很广,有地理环境,有农林牧渔,而作者也通过时间顺序,慢慢讲述了在这数亿万年间人类的演化以及在这过程中,万物发挥的作用,以及不同板块、地理环境中各种时代的形成趋势差异。

       第一部分一直到第二部分都在主要讲为什么不同大陆,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导致社会发展的节奏不同、时代更新的速度不同。虽然两本书的内容基本不同,但在讲述方式上倒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两位作者都从问题的表层有浅入深,层层递进。阅读有阅读的方法,而这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原因。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两位作者的讲述思路其实是相似的,同样,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解释也有共同点,通过引用更加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解释有深度的难点,前几章的讲解还算好懂,有些点通过高中的一些知识也能看懂,但是越往后面看,内容越深奥、复杂,解释的速度也越快,不过这个特点倒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感受到的更多,在看完《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后我又去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倒是也懂了不少。

       社会的发展和阅读的层次是很像的,刚开始是大自然、万物在推着我们走,我们在这个原始的世界里被动的演化着;阅读也是,想要达到最基础的理解程度,就需要做到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这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必须的技能,可以说是生活、生存的需要迫使你掌握基础阅读。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因为农作物的诞生,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包括之后一系列的社会的发展,都更像是人类成了主动方,因为欲望、需求的不断上升主动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等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非主要决定因素;同样,阅读也是,人们在达到基础阅读的层次之后,更高层次的阅读并非他们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在达到基础阅读层次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继续探索更高层次的阅读、接受高等教育,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目标不同,有些人会选择停留在基础教育,而有更高追求、更强欲望的人会选择更高层次的教育。当欲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当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战争、病毒就爆发了,终于到达了书本标题的这一步,当然社会的发展不会止于战争,只是作者先讨论了前半部分的历史原因而已,后半部分仍在发展,直到现在也还在继续。

       其实我挺佩服《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不仅是因为他通过调查实践来完成这本书所展现的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更是佩服他在那个种族优越论盛行的时代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理性分析,用平等客观的眼观看世界,将最科学的答案告诉全世界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地理、人文、哲学知识,将《如何阅读一本》的读书技巧运用到其中,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多细节,也能够更加专注的阅读。所以这次的收获还是很多的,果真,书本上的知识就应该试着用到实践中来,这样才是读书的意义所在,经历过这两场阅读,让我有更多的可能去尝试阅读这类知识科普性的书籍,相信也会对我的知识层面起到一定的拓展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共通点,收获满满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结合《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