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随笔

今天终于读完了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读书的节奏还是比计划慢了些。终于可以开启了《每月一事》的啃读,同时今天用半个小时读了读数学专业书籍《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季素月编。

我又读了一遍课程选修说明,我们《每月一事》课程要先从第九章讲起。9月份的主题是好学——让我们快乐阅读。在第一部分名词解释里有好学、好奇、专注和质疑。[反思]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了我的数学课堂,我去年带的班级是八年级,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喜欢数学,而是中考必考科目,不学不行。学生对数学没有好奇,也没有质疑是我当前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我隐约感到大多数的数学课堂,都是很失败的,学生的思维只是课堂上有点发展。

这又让我对比《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的前言部分。他非常直接的提到,谁都感觉到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似乎已经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大而言之,没有创造。(批注:没有好奇,何来创造?没有质疑,没有困惑,何来的深度学习?)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学者说,一个国家的教育,一般不超过40年就应该产生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前苏联1917年建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时间。波兰用了46年,巴基斯坦用了29年,印度用了30年……如果30年还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这个国家的教育就有问题。作者说我们已经快两个30年了,还遥遥无期。不是中国人不行,而是我们教育有问题或者说学校教育的育人取向有问题。这段话读得我心惊胆战,我是一名教师,我的育人观念将会深深的影响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如何改变呢?专家提出教学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他又说了一句霹雳:教学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目前学校在教学中“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做明天的事”的状况。我们应“寻找适合我们的教育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促使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

怎么做呢?我觉得在《每月一事》里有具体的环节。如行为规范里提到:会玩但不贪玩、能从多角度看问题、乐于亲近自然、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善于在失败中究因索果、养成细节中观察,见微知著的习惯……最后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分析前人是如何好学的。如,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伽利略吊灯摆动试验,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用故事来熏陶孩子,可以同样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后记:

今天聆听新教育的新学员培训学习会,让我特别惊讶的一件事是在最后,穆勒滚老师分享的如何找到学习时间的问题。他说自己一般保持周一到周五,八小时工作外,每天坚持4~5小时的学习。周末时间每天7~9小时的学习时间。可见他把大量的时间泡在了沉潜学习这件事上。日积月累,怎么会没有差别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思考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