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言疯语

抗争不是痛苦的,逆来顺受才是。

人彼此之间应当是互相联系而又孤独的。角色不会事事围着自己、或者另外的个别几个人转,在生活中又不断认识新的人,但他们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看见别人,也只是茫茫大海上一顶冰尖的一瞥。

罪恶的道德和不道德的良心的碰撞,常常让人血肉模糊。

人的某些情感是幽微而无法解释的,但人不可能永远跟着情感走。

如果你在人物塑造的时候只考虑ta和任何一个人(everyone)发生的反应,人物形象就会平平无奇;如果你在人物塑造的时候只考虑ta和某些特定关系的人(someone)发生的反应,人物形象就会仅限于虚构,而与现实有着明显的隔阂。

削弱角色独立性的一大好方法就是缩紧ta的关系圈,始终把这个角色当作另一角色的某某人来写,所有的出现都和那人有关。

(所以,这大概就是群像文和主角文的差异点,而不是人物形象的立体程度。难道主角文就不需要优秀的配角刻画了吗?)

大部分情况下,我在创作时不会将自己代入到某一个角色中,只是紧紧相随,从自己人的角度旁观他们所迈出的每一步,像捧着一只破壳的鸡雏那样小心地揣测他们的动机,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思考下一步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造成最小的伤害。

但他们通常不会朝着最好的方向前进——无论我如何思考与行动,尚且难以改变现实中其他人的轨迹,更何况是隔着一层次元壁的小说世界呢?

我笔下的角色绝不会因为内心笃善而得拯救,也绝不会因为内心丑恶而得惩罚,他们的结果仅取决于不被道德界限束缚的无差别的行动。

无论是出发点的善与恶,还是实际行动的善与恶,甚至是他们表现出的的悔恨、下跪、猖狂、疯癫,这些我都冷眼看待,只是按照事情的结果给他们一一判决——当我拿到了笔,我就是法官。

但在这样无情的审判之外,我也是个会随着书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有时悲伤无言,有时也挂着艰辛的笑容。

一本小说,如果作者写得晦涩难懂让我不解其意,我会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如果作者常在故事中大谈特谈直抒胸臆,那我觉得这本书完蛋了。

(过度劳累之后的疯言疯语,我想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疯言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