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一读296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20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大意】樊迟请问仁德。孔子说:“爱他人。”又请问明智,孔子说:“能明察他人的好坏。”樊迟不明白孔子的意思。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放在不正直的人上面,能够使不正直的人变得正直。”樊迟退出,又去找子夏。说到:“先前我在老师那里问怎样才算明智?老师说“提拔正直的人放在不正直的人上面,能够使不正直的变得正直”这是什么道理呢?”子夏说:“这话含义太丰富了!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选用皋陶为他的大臣,不仁的人就远离舜了;商汤有天下,在众人中选伊尹为相国,那些不仁的人就远离了。”

【一点启示】仁心的表现,莫过于爱人。爱人可以让不正直的人有机会受到感应,而变得正直。一个组织不论什么制度,最大的关键在于用人,用对人自然容易做对事,用错人有时对的事情也会做错。要用对人必须有知人之明,加上仁德的精神。举直错诸枉,就是对木板的时候,把直的木板放在弯的木板上面,能使枉者直,那么弯的也给压直了。所以一个人如果立心正大,举动光明,此人正直我也知道他正直,我便举用他居于领导岗位;如果一个人立心偏邪,举动暧昧,我知道他是枉者,不是把他弃之一边而是让其居下位,这样那些邪妄的人看见我用人的导向,无不感发,个个去恶从善,以求进步,这就能使枉者直,而达到亲贤臣,远小人的效果了。

【浅谈】

(1)这是成语“仁者爱人”的出处。樊迟好像理解了应推己及人,再去问智,明智。孔子说要学会看清人,识人,才会用人,才算明智,樊迟糊涂了。其实,仁和智是有关联的。

(2)先讲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直,正直的人;枉,弯曲,此处指做事偏邪的人。选拔任用干部的时候,要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慢慢的那些做事自私,立心不良的人也会慢慢感化,使其向仁向善。

(3)使人向善,大家一致向好,必须要有一个标准,一个榜样。你用谁、提拔谁、重用谁、开除谁。这个过程就是在趋于一致性。让大家不仅看,还要强调结果。慢慢大家就会跟过来,变好。

(4)子夏又举例讲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舜举皋陶(历史上有名的贤臣)包括《论语》多举的伊尹,子产等圣贤代表人物。不仁者远矣,不讲仁德,自私自利,巧取豪夺之人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要么远离,要么被好人同化。

(5)氛围、风气、环境很重要,好的环境会使坏人变好,坏的风气会使好人变坏。家庭尤其如此,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我们今天现实意义重大,要求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一定要慎之又慎。千万不可为他人做出坏的榜样而成为笑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每日一读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