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51-60

【第11周伤寒51-55条学习小知识点分享】这几条都是些的原则性条文,日本汉方家研究说非仲景言,但是也有指导意义。①51、52条均是以脉来定主方,日人山田氏注解说“非仲景之言”。53、54条日人山田氏注解说“皆以营卫言之,合于辨脉法,非仲景之言”。②胡希恕说53.54条就是桂枝汤调营卫不利的两个例子,时发热,比如一个人都是下午2点发热汗出,则在2点前给他吃桂枝汤,准好。只汗出不发热,桂枝汤还不行,用桂枝汤必须以津液丧失为先决条件。因此桂枝汤可治疗定时发热而汗出。③55条与46条要对照起来学习。46条服麻黄汤致衄,衄乃解,正弱邪强,不须汗。

55条不发汗致衄,衄未解,正弱邪强,须麻黄汤。此外88条提示衄家、亡血家,虽有表证,正虚,不可汗。

【第12周伤寒56-60条学习小知识分享】

①56条是辨别太阳与阳明的方法,也就是辨表里的方法。这里举例说明一个辨别表热、里热最方便的法子就是问小便:颜色没有变化者,里没有热。②57条,承淡安解释本条说:烦为里热,但初无烦之症状,只有表证,经发汗后半日许而烦者,方发汗未澈,余邪与正气抗拒而为烦,与里热之烦不同。与宋本第24条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同一意义。③58条提示人由于汗吐下而致血与津液受到一定损伤时,只要阴阳尚能协调,则仍具有自我康复的能力,亦能渐趋于恢复。但微邪可取,若邪重需要先调阴阳。④59条是接58条,是泛论,58.59.60都是举例作解的几种情况。⑤60条是内外俱虚的脉证特点。误下则里气虚,误汗则表阳伤,下后又复发汗,因而表里俱虚,表阳虚则振粟恶寒,里虚则脉象微细。唐容川说凡老人手多战动,皆是血不养筋之故,此因下后伤阴血,血不养筋,则筋强急,若不恶寒,则无所触发,筋虽强急,亦不振动。……所以然者,内被下而血虚,外被汗而气虚故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伤寒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