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梦粱录》中写道:“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正是丹桂飘香,夜风渐凉。良宵美景,人人共此团圆。

李太白先生“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东坡先生“把酒问青天”,写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阳明先生赏月称“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辛弃疾先生站在桂花树下:“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我们一群同学发小相邀登山,同看明月山川,吟诵千古风流。山风吹过,树枝轻摇,发出一些妙不可言的声响,仿佛是月亮的笑声。

我大声说:月亮要是真的笑起来,肯定是因为它也想起了我们小时候既天真,又调皮的样子。


今年桂花开得迟,到今天还没有开。大家不禁回想起去年的今日,在路上见很多行人手拿着一小捧桂枝。又不便指责他们,毕竟自己也是心痒手痒。

中秋假期,家人团圆,搬一张小桌,几把椅凳,吃着月饼,泡一壶小花茶,看桂花丛中洒下的月光,听蟋蟀在墙角吟唱。仿佛时间突然就慢了下来,给人一种“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

如果有客人来的话,我们可以去龙眠山中夜坐,汲泉煮茗,举杯邀月,谈古论今,闲话时光。此种幽趣,平日里很难觅到,也难与他人言。

可能是因为佳节将至的缘故,耳濡目染,近日常念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每每有悲从喜来之感。所喜者,无以赘述。所悲者,则是因为许多情分就不得不停留在了“千里共婵娟”,无以为继。

唉,不是每个八月十五都是团圆之夜。因为疫情,以及其他的原因,很多人正在“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想起了一首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不是,今年十五的月亮就是十五圆。据报道是晚八点左右的月亮最圆。

我在那一个时间也频频抬头望向天空,许多无法相见的人,都会同时望向月亮。愿望仍然还是那个古老的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么,中秋节又是在哪朝哪代被确定在了农历八月十五的呢?据说,在唐朝初期的史籍记载中就已经出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样的句式。

传说唐玄宗曾在八月十五日梦游月宫,见仙女翩翩,霓裳羽衣,吹奏歌舞,乐声袅袅,赏心悦目。玄宗通晓音律,俱默记在心,醒来后授与杨贵妃,是为《霓裳羽衣曲》,传为千古佳话。

自此民间就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的庆祝活动。

不过,正式确定为中秋节一直要到宋朝的时候。据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从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清晰的信息:八月十五已经是言之凿凿的中秋节了。

中秋节,是我们第二大传统节日,仅次于春节。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们对家人团聚,对美满生活充满期待的一种象征所在。

我们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因此中秋节的过法也有多种多样。除了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点孔明灯,摸秋,泛舟登山等习俗之外,有些地方还有祭月、拜月的传统。

亲爱的良师益友们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过中秋节时,还经历过哪些有意思、有趣的事,欢迎在文后留言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