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通论

引言:

      自去年起有想法将整个中国史顺一遍,至今仍未起笔 ,一方面是时间原因,斗斗转转,几经周折,几多忙碌,生命回到了原点,即原来该有的位置,新的环境,人生有了新的方向,忙碌依旧;其次,难以起笔,去年前半年看了央视记录片中国通史,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得失等书,后半年看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史,剑桥中国史,及B站许多知名up主的历史讲解,尽管有很多的知识储备,但仍觉得难以起笔,原因有二,一者自己才疏学浅,何德何能敢谈中国史?一些见解无非是别人的认识和看法,自己并非专业的历史专业,谈中国史岂不是班门弄斧,再者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完全和历史毫无关系,花费时间去做一些并无意义的事,可有必要?现在基本上每天9106,很难有时间去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

          前几天趁着周末看完了电视剧《康熙王朝》,加之在读的书,孟森先生的《清史稿》,觉得还是有必要完成这个心中的夙愿,将整个中国史顺一遍,十个大一统王朝,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和四个大分裂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百年屈辱史。乘着今年生活稳定,抽空将这个想法实现,基本上是利用碎片时间了解这个时代,然后读相应的书,和好的电视剧,以及其他人写的资料,来了解和认识这个时代,从大的宏观角度从史实,制度,文化发展等角度去认识那个时代。

用一首诗来鼓励自己吧。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我们谈到历史的时候,总会提到很多读历史的好处,几乎每个伟人都有爱好历史的习惯,因而给历史添加了很多美好的光环,比如说唐太宗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再比如说毛主席读了多少遍的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等。可是当我们自己去学习历史的时候,总是把握不住历史的脉络,看不到历史的真相,把历史当成了一种知识的炫耀,成迷于历史人物的八卦和历史人物的排名之中,却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可用的东西,不自觉地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历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族史和成王败寇的歌颂史,亦或是一个被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与我等何干?

      在学历史之前,先回答几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学历史?其次,什么是历史?其次,如何学历史?最后,从宏观角度来整个看中国历史,即十个大一统王朝和四个大分裂时代。

为什么要学历史?

        历史是存在着的或存在过的过往和对其的记录,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替,个人的荣辱,都是历史的记录,在这样的当下,我们学习历史,于个人,于民族,于国家有何意义呢?或者说纯粹现实的考量,有什么用呢?即我们为什么要去学历史呢?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去回答哲学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回答要到哪里去,即国家民族的未来应去往何方,而我从哪里来这个命题需要用历史来回答,其根本在于思考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历史的责任在于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先辈们经历了怎么样的路,才走到今天。如果将国家民族的命运看成一条线的话,线的左边是历史,我们所站的点是当下,线的右边是民族国家的未来,当我们从线的左边走向右边时,该去哪里呢?该如何走呢?是否可以走其他的路呢?诸如此类的回答,都需要我们看看线的左边,向左边学习经验和教训。应去往何方,对未来的时代选择,是每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去思考的问题,对于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当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就要知道前人是否走过,他们是如何做的,成功的总结和失败的教训同样重要。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毁灭一个民族,就让其忘掉历史,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三皇五帝至今,有二十四史,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商贾侠客,来来往往,你方登台我唱罢,我们重视历史,以文笔记录历史,用历史指导未来,中华文明得以几千年不断,与我们记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于个人而言,为什么要历史呢?作为一个日常以手机电脑为伍的人而言,生活在现代社会,历史与我又有何干呢?每天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哪有时间和精历去学习历史,更何况想要学历史,在网上搜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日常的吹牛聊天足够用了,中华历史浩浩汤汤五千年,二十四史几千万的文字,全部读完本不现实,加之很多历史都并非真实,如袁腾飞所说,二十四史中能够有百分之五的历史事实是真实的,那就已经够多了,并非历史专业仅仅爱好历史,而去读二十四史,确实没有必要,那么,作为业余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这让我想起了当时读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诸如《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去啃那些大部头有什么用呢?除去无用的赞美和浮夸的炫耀,那些书很难读懂,唯一的理由便是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人是一个奥秘,应该破解它,那怕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也不枉费此生,我要探索这个奥秘,因为,我想成为人。历史是什么?帝王将相家族史?抑或是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工具,抑或是历史不过是被刻意记住的部分,无论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或它被人们所描述记录成什么?去认识历史的唯一原因,我想应该是我喜欢,我想去了解,去认识,去思考历史,正如同想看清处这个世界一样,了解这个时代,先从它的历史开始。

什么是历史?

    什么是历史?打开手机百度百科,搜历史,显示如下,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过去事件行为的事实本身和对于他们的记录,历史事实本身可以用考古和文献记录,而记录则很多形式,史书,小说,文学,诗词等,客观存在的历史在不同的记录中现不同的样子,至于其本来面目,谁会记得呢?

      历史是什么?是史实,是制度,是文化。

        历史是史实。历史是由历史事件组成,点动成线,每一个历史事实组成了历史,比如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那个时间点上,我们的历史发生了这样的事,就是历史史实,无可辩驳,已经是真实的存在,再比如说1644年,满清入关建立清王朝,这也是铁的史实,我们对于这样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尽管我们会对这样的史实有不同看法,但史实就是史实,文学类的描述不可称为史实,比如说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事,为了说明秦朝统治地残暴,借用一些子虚乌有的文学故事来评价王朝,这是错误的。历史是史实,认识历史,就要认识历史中确实发生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透过别人的描述去看待历史中发生的事,事实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别人的评价是什么?我所认为的历史,必须是客观实在的,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别人的描述,带有主观色彩的臆断或猜想,均不能称之为历史史实。

      历史是制度。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变化的是史实,不变的是制度,礼仪和规则,自中华文明发展伊始,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皇五帝时期的禅让制,夏商西周的宗法制,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唐宋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票拟制,清朝的上书房制,文化礼仪总体上在三纲五常体系中,制度的演变过程在于一个整体的框架内,即君权神授和忠孝体系。而西方的历史演进,从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再到大航海时代欧陆各国逐渐建立自己的政治体制,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德国的议会共和制,以及美国基于《社会契约论》搭建起来的三权分立制度,西方的制度是在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中的,从希腊罗马时期的民主执政,到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再到民主议会制,制度背后的逻辑不断改变,以德国为例,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曾经有过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到今天才形成了议会共和制,制度的演变背后体现的是历史的进步。历史是制度,其本质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要遵存的游戏规则,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无言而四时得行万物得生,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从客观世界上总结规律,形成规则,构成制度,创建礼仪,如日出日落一样,成为我们的历史制度。

        历史是文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时期有其不同的文明,如玛雅文明,古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等,历史是文明的载体,文明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它需要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传承和发展,这些东西刻进了民族的DNA里,诸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这些东西是我们中国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佛教融入中国就需要承认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这些就是我们文明的习惯,也是我们中国文明的根基所在。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文明得以延续,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端,才能够不断的延续发展,如印第安文明,本身是优秀的文明,被代表更加先进的文明欧洲资本主义所毁灭,中华文明自鸦片战争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之道,其根本在于使得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如何学习历史?

      如何学习历史的问题在于历史史观,即何为历史?如何去看待历史?王侯将相的家族史?伟人的记录史?或者是成王败寇下的歌颂史?抑或是统治阶级的自我宣传的工具,无论哪一者观点,都是看待历史的一个角度,一种史观。无史观,不读史。

        讨论历史,应该有时代的大历史观和个人的小历史观,即站在一百年乃至五百年的时间轴上来讨论历史事件,和站在几十年乃至一百年的时间轴上来讨论历史人物。时代的大历史观让我们能够以更加宏伟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以一百年的时尺度,来看历史事件,王朝兴衰成败,并和其他的历史王朝做一比较,如研习明内阁票拟制度,可与唐朝三省六部制和清上书房制做一比较,可更加清晰的看明朝的演变。此外,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说去学习历史,明白在同一时空下其他的文明的发展演化,如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到的,万历十五年,我们中国文明进入到大明王朝,时至万历皇帝执政,而西方文明进入到大航海时代,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开始探索新大陆,而同一时期的印第安文明又是怎么样的发展发展呢?再比如说康熙王朝时期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复台湾等,同一时期下的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踏入工业时代的大门。基于大历史观,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更加宏伟的角度去反思和总结历史,治学者专注于一个时代,考据者执着于某种方式,而门外汉们能够用大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用大历史观考量时代,反思文明,不用执着于一个点或者一个角度。个人的小历史观需要我们用十年乃至百年的时间来学习历史,历史是由无数的个人所创造的,个人的努力的涓涓细流形成了时代的滚滚洪涛,历史是由伟人创造的,这句话有失偏颇,但也不失为一种看待历史的角度。我们学习历史,学习那些改变历史的伟人,他们在生命的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的,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成就了历史,个人的小历史观,去学习那些伟人在自己人生轨迹中的选择和努力,如在《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的意气奋发和挥斥方遒,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服葛尔丹,和沙俄签订条约,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如同一个老人一般,并无多少帝王的架子,六十年执政生涯,为乾隆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在那个时代,那个位置做了哪些选择,成就了伟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再比如说晚清时期至建国初期,多少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间,弃自家生命于不顾,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曾左李张,以及孙蒋毛邓,他们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在自己人生轨迹中做了哪些选择,成功失败,个人荣辱,等,如果我们在那个时代下,又当如何选择呢?个人的生命不过百年之间,而这百年之间,却又多少的风云变幻,历史的前进是摸着石头过河,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同等重要,甚至前者更能告诉后来者,该走哪条路,而这些血泪教训无一不是先辈们所经历的,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中国史通论

        中国之历史,大一统之盛世,自三皇五帝,到夏商西周、后有秦汉、隋唐,乃至唐宋 元明清,即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乱世百年,诸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百年屈辱史,四个乱世,大体可分为三皇五帝时期,夏商西周时期,封建君主制时期,和新中国时期,三皇五帝时期包括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即原始部落时期,夏商西周时期包括夏王朝,商王朝,和西周时期,封建君主制时期包括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帝国,结束封建领土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封建帝制以君权神授和忠孝体系为主,结合法家制度来组织社会,借助儒释道来教化百姓,政权的演变在于君权和相权,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矛盾,历史的进程走向于加强君主权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唐宋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票拟制,清朝的上书房制等,赋税制度的演变,如秦汉的编户制,隋唐的租庸调制,宋朝的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施行的摊丁入亩等,兵役制度的演变,包括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元朝的部落制,明朝的卫所制,清朝的旗兵制,人才的培养制度由汉朝的举孝廉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及以后的科举制,制度的演变在于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并非凭空产生出来,因此,分析某种制度的演变,借钱穆先生在《中国历朝政治得失》中关于制度的评价来说,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干燥乏味,无可讲。而且亦是明日黄花,也不必讲。第二,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第三,制度虽像勒定为成文,其实还是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如此讲制度,才能把握得各项制度之真相,否则仍只是一条条的具文,决不是能在历史上有真实影响的制度。第四,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有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这些,在当时也未必尽为人所知,一到后世,则更少人知道。但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第五,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避而判定。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因此要讲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需知道在此制度实施时期之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这些意见,才是评判该项制度之利弊得失的真凭据与真意见。此种意见,我将称之曰历史意见。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即使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要有一个皇帝,这是不必再说的。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时代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皇帝总是要不得,一切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正如一个壮年人,不要睡摇篮,便认为睡摇篮是要不得的事。但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我上述的历史意见,单就中国历史论,如今所传历代名臣奏议之类,便是一项极该重视的材料。那些人,在历史上,在他当时,所以得称为名臣,而他们那些奏议,所以得流传下,仍为此后较长时期所保留,所诵览,正因为他们的话,在当时,便认为是可以代表他们当时的时代意见的。只有在当时成为时代意见的,所以到后来,才能成为历史意见。我们此刻重视这些历史意见,其意正如我们之重视我们自己的时代意见般。这两者间,该有精义相通,并不即是一种矛盾与冲突。第六,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正因制度是一种随时地而适应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无弊。我们讲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像我们当前学术界风尚,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中国的一切都要不得,那只是意气,还说不上意见,又哪能真切认识到自己以往历代制度之真实意义与真实效用呢?第七,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世界的一种历史分类方法为远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按照这个分类方法,三皇五帝时期到春秋战国时代为远古时期,属于奴隶制时期,社会组织为部落或部落联盟为主,中古史包括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属于封建帝制的门阀政治时期,以士大夫家族和皇权共治天下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现象非常明显。五代十国时期混战彻底摧毁了门阀大族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而后自宋朝制清朝结束,成为近古时期,属于封建帝制的士族政治时期,以士阶层和皇权共治天下的时期,宋朝时期成为了士族阶层参与政治的高光时刻。

    第二次在1911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共和国,其社会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第三次是1949年,毛泽东率领共产党建立中国人民共和国,结束百年战乱,社会制度为共产主义。

        在斯塔夫里阿洛斯的《全球通史》中说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循环演出的历史,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即创世,治世,盛世,守世,末世,乱世,这样六个阶段中进行;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夏商周为主的邦国时代。秦汉唐宋元明清为主的帝国时代,以及现在的共和国时代,十个大一统的时代,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混乱的时代,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百年国难,这每一个时代背后都有其自身的经济学规律,即,一个旧王朝被推翻之后,新建立的新王朝并没有多少社会制度上的进步,而是重复旧王朝的一切,直至再被推翻,循环往复,具体如下:

创世:一个伟大的人物通过一系列战争结束了乱世,并开创一个王朝,中国由此进入一个大一统时代。

          刘邦创建了汉朝,李世民创立了唐朝,赵匡胤创建了宋朝,朱元璋创建了明朝,皇太极创建了清朝。

治世:经过了第一代人的创世,王朝的前几代统治者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由此进入大治之世。

          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宋朝的仁宗时代,明朝的永乐之治,清朝的顺治时代。

盛世:当一个王朝经过了几代人的休养生息和开明君主,王朝进入了盛世,盛世之时,文治武功。万国来朝。疆域之辽阔,名声之广播,民生之富裕,前所未有。

          汉朝的汉武帝时期,唐朝的开元天宝时期,宋朝经历了靖康之战役而国运转衰,明朝经历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而国运转衰。清朝的康乾盛世。

守世:盛世之后,国运转衰,有为之君可创中兴之世,通过变革,延长王朝的命运,但终究改不了王朝衰落的历史进程。

        汉朝的昭宣中兴,唐朝的代宗中兴,宋朝自靖康之难后偏安一隅。虽偶有北伐,但少中兴之主,有为之君,明朝的隆庆新政,即张居正改革,清朝的同治中兴,即由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曾左李张主导的洋务求富运动。

末世:但凡末世,朝内党争贪污,朝外民变四起,末世之时,王朝衰落。大厦将倾。却无力挽狂澜之人,虽有为之主,却也难当国破家亡,如崇祯皇帝朱由检。唐昭宗皇帝李烨,清末光绪皇帝,虽勤政治国,却无能为力。

        汉末桓灵之治,唐末禧宗时代,明末崇祯时代。清末慈禧时代。

乱世,生逢乱世,命如草芥,民众起义,军阀割据,最后角逐出创世之雄才。开创大一统时代。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而后六国复国,而后项羽刘邦争夺天下。  汉末黄巾军起义之后,十八路诸侯乘机独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建立魏国,孙权据江东而守天下,刘备隆中对而收五虎上将,得卧龙凤雏,建立蜀国,时代进入三国时代,赤壁一战而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后三国统一与晋,晋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自此,中华大地进入最混乱的时代。而后。隋文帝杨坚一统南北,后有太宗皇帝李世民联合陇右集团击败窦建德和王世充建立大唐王朝。

      唐末黄巢起义之后。虽有昭宗勤政,却朱温反唐,建立后梁,自此,中华大地进入北五代,南十国时代。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一统北方。却英年早逝。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征战天下,统一中国。建立大宋王朝。

      元末刘福通建立红巾军起义,而后朱元璋。陈友谅等人乘机自立,刘福通在淮河以北抵抗元朝军队。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的势力后,乘胜追击只剩一口气的元朝。而后攻破元大都之后创建了明朝。

        明末崇祯皇帝虽勤政治国。但内忧外患,西北境内连续七年干旱,闯王李自成起义,大清朝在东北虎视眈眈,李自成推倒了大明朝,却无有治国之能,终究清兵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

        清末内忧外患。虽然太平天国起义。回族叛乱等众多起义均被镇压。但国外强敌环伺,虽有中兴之臣却也无力回天,纵有求强之志也难敌强敌环伺,大厦将侵,帝制结束,民国时代,时代进入新的阶段。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从创世,治世,盛世,守世,末世,乱世。在不断的循环中。其背后的经济学规律在于土地资源,治世兼并,乱世均田,“土地兼并一一土地危机一一农民起义一一战争消灭大量人口、出现大量荒地——土地所有权的调整( 再分配) 一一安抚流民、开垦荒地——劝课农桑、发展经济、休养生息一一恢复和繁荣一一土地兼并”。

后记

  中国有历史吗?这个问题似乎在侮辱人的智商,中国肯定有历史的啊,不仅有,而且五千年呢,那么,什么是历史呢?黑格尔之所以提出中国没有历史这个命题,是基于欧洲的历史史观而言,欧洲的历史从希腊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之后进入资本主义而创建的民主议会制,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在不断的变化,相比较中国,自秦建立宰相执政,太尉治兵,御史大夫监督而后皇权总领的政治制度,即三权分工合作的封建帝制,执政权,军事权,监督权,三权归一于皇权,这一整套制度在其后的两千年里一直未曾有本质的变化,虽然其后许多方面有所改变,如三省六部制,内阁票拟制,上书房行走制,如举孝廉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如租庸调制,府兵制,旗兵制等,封建制度两千年,总体走向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那么,中国有历史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在于历史的定义和历史史观。

    中国有历史吗?

      什么是历史?是史实,是制度,是文明。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是万千为国家救亡图存先驱者的历史,是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仁人志士的历史,是我们万千中华儿女的历史。

      中国只有三个人创造了历史,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孙中山,另一个是毛泽东,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帝国,结束封建领土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第二次在1911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共和国,其社会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第三次是1949年,毛泽东率领共产党建立中国人民共和国,结束百年战乱,社会制度为共产主义。

【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中华道路:中华先祖:直立行走,火和工具的使用,云南元谋直立人,北京周口店猿人,山顶洞智人,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南稻北麦,邦国时代,大禹治水,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王朝觅踪,殷商兴亡,商汤灭夏,伊尹辅佐,鸣条之战,作汤誓,改夏制,盘庚迁殷,武丁盛世,:商代文明:青铜文明,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周公摄政,成康中兴:周王室的衰落:平王东迁。

三、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春秋争霸:齐,楚,晋,秦,燕,:各国变法,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赵国胡服骑射:诸子百家:儒家孔子,法家韩非,墨家墨子,兵家孙子,道家老子,名家公孙龙,等

四,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大秦帝国,秦国崛起,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封建制度的设计师,好大喜功,不与民休养生息,制度等,终致灭国。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五,大汉帝国(公元前202年~公元184年)

      陈吴起义,破釜沉舟,灭秦,分封诸王,楚汉战争,毁道入蜀,暗度陈仓,鸿门宴,垓下之围,

大汉帝国,高祖建国,郡国并行,白登之围,吕后篡政:文景之治,萧规曹随,七国之乱,道家思想,汉武帝 北击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凿空西域,张欠出师西域,丝绸之路,罪己诏,,昭宣中兴,新莽之志,王莽篡政,光武中兴,柔道治国,铁腕治吏,重用儒术,桓灵之际,党锢之乱,宦官外戚干政,两汉经学,黄巾起义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00年~公元581)

        三国鼎立,隆中对,塌下策,官渡,赤壁,夷陵三战决定了三国,曹操定江北,平辽东,建大魏,孙策据江东,孙权守成,刘备得诸葛亮而占荆益,而后司马氏灭魏而统一三国,晋武帝,太和盛世,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碣,羌,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东晋,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宋齐梁陈,北魏,杨坚统一,

七  大唐帝国(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太宗,尉迟秦琼,结束隋乱,统一中国,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贞观之治,天可汗,房谋杜断,则天皇帝,政起开元,宏起贞观,开元盛世李隆基,姚崇,张九龄,泰山封禅,广运盛会,国泰民安。各国来朝,:安史之乱,蕃镇割据,宪宗中兴,牛李党争,宦官专权,甘露政变,黄巢起义,朱温反唐,五代十国

《谴唐使。松赞干布,统一青藏,建立布达拉宫,文成入藏,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大小昭寺,(尺尊公主,印度,八岁等身像),赤德祖赞,兴盛佛教,金城公主入藏,宗教,外交,文化,佛道并行,三武一宗灭佛》

八  宋辽金西夏(960年到1276年)

    五代十国(906年~960年),朱温,后梁,洛阳称帝,李克用与十三太保,,梁唐晋汉周,南方相对稳定,

赵匡胤,点检做天子,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军政改革,文人治国,崇文抑武。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雍熙北征。澶渊之盟,崇文抑武,王安石变法,冗兵,冗官,冗费,青苗免疫,政堪其才,宋金和盟灭辽,靖康之难,宋金和战,绍兴议和,蒙古统一,联蒙灭金,宋朝文弱,开封盛世,杭州,南宫北市,纸币交子,政治腐朽,制度腐败,三冗灭国,宋明理学,本体论,人性论,张载关学,朱子闽学,二程洛学,程亮事功学派

        北辽建国,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夺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灭晋建辽,辽景宗和萧太后宫中二圣宫中内讧,西辽,耶律大石,金建国,完颜阿骨打,金世宗大定盛世,金灭辽北宋,宋辽澶渊之盟,宋金靖康之变,辽金文化,佛教文化,修史弘儒,李元昊建西夏,

九      元(1271年到1368年)

蒙古建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十三翼之战,统一漠北六部,斡难河建国,南灭西夏,西征花剌子模东并大金,三次西征,蒙哥大汗,北征俄罗斯,西击欧洲,,忽必烈大帝,灭宋,建元,元大都北京,两都巡幸,两都之战,元上师八思吧,凉州会盟,弘扬佛法,丝绸之路,中国瓷器,马可波罗,脱脱改革,变钞开河,红巾军起义,逃亡上都

  十  大明帝国(1368年到1644年)

          朱元璋,皇觉寺出家,三年化缘,投奔红巾军郭子兴,夺应天府,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宣师北伐常遇春徐达,南京称帝,兴农业,胡惟庸案废丞相,重典治吏,明成祖朱棣夺权。靖难之役,永乐迁都,郑和七下西洋,内阁票拟。仁宣之治。土木堡之变,南宫复辟,阳明心学。边疆与互市,长城阻蒙古,明蒙隆庆合议,海禁抗倭寇。戚家军抗倭,海禁线和长城,张居正改革,与冯宝。内阁与东厂,尊主权,苛吏治,江南市镇,白银资本,货币银本位。丝银互流

闯王入京,甲申之变

十一  清(1636年到1911年)

  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入主中原,平定明乱,顺治掌权,满汉一体,康熙亲政,智擒鳌拜,平定三藩,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清复明,顺康雍乾世,平定准格尔叛乱,统一西北新疆,六次南巡,军机处,四库全书,文字狱。洋务运动,清议误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从经济军事上自强求富,而维新运动从本质上,制度化建设中国),辛亥革命,宣统退位,民国建立。

明清稳定的原因在于,第一,理学的约束,第二,以农业为基础的官僚和贵族共制体系,

注::

百年屈辱史是从1840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应该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才是大分裂时代,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三大阶段,然而,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签订了一系列不平凡条约,故而将1840年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划分为大分裂时代,这段时间清帝国依旧是当时的合法政府,当时的国家虽经历国内内乱,国外压迫等,依旧有洋务运动,富强运动等同治中兴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史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