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叶开《写作课》第十讲,写作虹吸知识

                    书与信

我的初印象:书与信,不应该是书信吗,有点懵圈。经百度后才知道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总之,书与信算是锁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算是分不开了。

作者的观点:古人的书和信,是分开的。书是写在纸上的信,繁体字的“書”上面是一支笔,下面是竹简,这是一个会意字。信,是给人带一个口信。

我的思考:书信,在古代前者是写在纸上的信,算是一种实体凭证;后者主要是口述,不容易留下深切的印象。现在书信往往是一起的,带有一股乡愁的味道。我想现在书信合二为一,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许正是因为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减少了口述的机会,更多的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输出而成型。

                  影评和书评

我的初印象:看电影和书似乎成了写文人输出的重要来源,于我而言也是如此。尤其是每当自己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总觉得不写点什么就好像白读白看了。可就看了一篇,有的是真的写不出来,可硬要折腾,这不闹吗。

后来也慢慢了解到,就算我们读完书、看完电影后没有写感想,也不会白读白看的。只要我们是用心去做这件事,电影和书中的某些场景、话语已然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去了,日后不经意的瞬间就会展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作者的观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内容和评价,内容介绍要做到简约而充分,然后对内容的感触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部分就是幻想文化和延伸研究,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拓展,以对书和电影通过更多维的角度去解读;

第三部分就是深阅读与写作,这就涉及到对作者的成长背景以及创作背景,运用到的相关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理解,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也更有深度和内涵。

我的思考:写一份好的书评或者影评确实不容易,首先得对电影或者书籍里的内容进行反复揣摩、梳理,以形成自己的阐述视角。然后还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相关资料以充实和完善行文。

                  深阅读初步

我的初印象:现在都在强调深阅读,可怎样才算深阅读呢?我不知道,我现在对深阅读好像有点误解。我现在深阅读的方式就是根据书本的目录和简介对全文做个大体的猜想,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顺着问题在文章中找答案。说的是那么回事,可实施度是极低的。

另外就是最近比较喜欢进行主题阅读,这样的好处是能过对相关主题的内容进行集中化了解,读的过程中趣味性和速度也更容易提高。

作者的观点: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关于一本书,找到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可以被称为“人生中命中注定的那本书”,然后掌握这本书的内容和一些有趣的细节可称之为;第二步是关于一位作家,了解作家的人生、历史和背景;

第三步是关于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就是这位你熟悉的作家所处的时代。知道了这个作家的名字,就可以查他的资料,明白他所处的时代,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

我的思考:我可能在第一步就搁浅了,当然我有很多喜欢读的书《平凡的世界》《许三观卖血记》《月亮与六便士》《撒哈拉的故事》…可以列出很多本,但要说那一本是人生中命中注定的那本书,这就有点迷糊了,暂时还没找到,但以见苗头了。

                  资料的整合

我的初印象:现在每天的更文似乎都离不开“整合”这两个字眼。有对过往记忆的整合,也有对知识碎片的整合,更多的是为了梳理,再出发。整合也是不容易,耗神耗脑,可要追求进步不就得这么做吗。

作者的观点:资料的整合包括搜索、分析、整合拓展三个方面。首先就是我们身处万物互联的时代,要有在广阔信息背景下进行资料整合的能力;正因为资料的广博性,我们要有分析、取证的能力,找到有效信息,而后进行整合拓展,为我所用。

我的思考:对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对于处在信息大爆炸和碎片化时代的我们尤为重要。通过对海量信息的分析整理,能够更好的让我们诱惑现象看到本质。

                    善与妙

我的初印象:善与妙,自我感觉是对写文的感悟,也算是写文的最高境界了吧,有种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的感觉。

作者的观点:善与妙涉及人与人之间价值的认同,以及我们的未来走向等大问题。善强调的是善结人缘,以善推人,自然而然,你才会生活得更加充分,更加滋润,更加妙趣。因此在人生中,有一些基本的核心价值应该维持好和保护好。这将成为我们写作、表达,走向人生,走向未来的核心驱动力。

我的思考:善和妙也就是作者将写作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写作也就成了做人的学问。虽然自己还不太能理解作者的善与妙,但已经感受到它的魅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叶开《写作课》第十讲,写作虹吸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