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融化了》《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反思

《冰融化了》这一课紧接着《水结冰了》,学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上课伊始,展示一些冰,并问学生放置一会儿会怎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很快回答出会融化,有的学生甚至会发出冰融化的现象——表面会滑滑的,有水……我继续追问学生,怎样才能让它融化的更快,学生很快会说把冰扔进开水,扔进岩浆中,说明学生有高温的物体能加速冰的融化的经验,为之后冰融化吸收热量做铺垫。后面我发给学生一些吸管和一些冰,让他们想办法加快冰的融化,最后让最快的两组汇报他们用的什么方法让冰更快融化的。学生最后汇报他们的方法——搅拌,用吸管把冰戳碎,用吸管吹,用手捂(各班选择最多的四种方法)。我引导无论是用手捂还是用吸管吹,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基本能够答出提供了热,我由此引出“热量”,并解释冰融化其实就是吸收了热量,并再次追问那为什么搅拌和戳碎可以加快融化呢?有极少数学生能回答是因为更快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有的班级需要我来解释)。紧接着引出结冰的试管实验,观察冰融化后体积的变化(回顾水结冰体积变化,并让学生猜测冰融化体积的变化),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可以看到冰很快融化,学生既再次感受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又验证了他们关于冰融化体力的变化。最后我画了一只温度计在黑板上,并标记出0和100摄氏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说出水通常在0℃以下,0-100℃,100℃以上是什么状态,并标注在温度计相应的位置,三态变化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向上变(温度计旁边标注)——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反之向下——温度降低——放出热量,然后设置了一个快问快答环节,我说什么变成什么,学生说是吸热还是放热,在这个环节之后,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并让学生自己标注,每个箭头上应该写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节课行课流程很简单,就是帮助学生回顾一年级水的另一种本领——能够溶解一些物质,但本节课要探讨水溶解不同物质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分发材料让学生自己进行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验,我是让奇数小组溶解食盐,让偶数小组溶解小苏打,最后分小组汇报,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发现了什么,引出水溶解不同物质的能力是不同的,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别比较白糖,味精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这两节课都是很有趣的实验课,第1节课是对水生态变化的一种总结,要结合水的三种状态帮助学生梳理他们的变化总是伴随着热量的变化。第2节课分发的材料比较多,由于学校没有实验室,只能上课分发材料,课堂上容易出现混乱的状况,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会领取实验材料和归置材料的教育契机,我发现有的小组会在盛放食盐和小苏打的两张纸上分别写上食盐和小苏打(抓住狠狠表扬就行了)。在实验过程中也要发现那种很会记录的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全班边观察边记录的科学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冰融化了》《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