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星
一、‘神灵与这片土地’是发星老师最近完成的一首长诗,今早重读,意义重大,不管是对于其个体写作生涯或地域诗歌写作群体都具有总结性意义,当然,限篇幅此短文暂不谈群体写作,就谈谈这首长诗在诗人写作生涯中重要诗学意义。①本体让位于经验,诗歌从个体经验中获得解放, 诗人一改以前的写作风格,直接从本体切入(个体经验直觉),只是在用词上有意无意的选用了一些具有地域符号的意象,使大凉山在文字中流动了起来。②从泛文体写作到单一写作的成型,据我所知诗人是国内最先进行泛文体写作者之一,其长诗《大西南九十九个经词》就是代表,而且非常成功,“泛”有探索之意,是诗人为突破某种可能的写作策略,可以这样说。而单一则走向成熟,成型之意,长诗‘神灵与这片土地’就是这样一首作品,不管是在技巧的运用上还是诗人的哲思上都表现出老辣之劲,读后让人回味无穷。3地域诗歌写作。作为地域诗歌写作的提出者与倡导者诗人的诗写自然离不开诗歌的地域纬度,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诗歌写作都离不开地域性。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地域’是用意象来限制的吗?比如彝区的毕摩、索玛等,藏区的青稞,酥油等?肯定不是,也不仅仅如此,比如,花园、地铁站、机场、广场、阳光……,诗歌写作我们更多的是用瞬间的超经验表现,所以可以这样说诗歌中只要出现了具体的意象实词就出现了地域性,这是由汉语言这种文字本身所决定的,我们还是回到本诗,诗人以神灵与土地为题,二者更多的是相互夙愿的关系,使内部达成了某种契合,在精神中形成某种地域诗写品质,而不是停留在泛泛的实物描写上。④诗人对时间是敏感的尤其大诗人或称为时间的焦虑更合适,在这首长诗中诗人对形而上,时间,存在的追思是非常明显的,这种追思并非漫无目的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根性诗想。当遇到时间焦虑,部分诗人会选择頹荡苦脸相对而诗人没有因为他的诗歌根性让他具备了一种博爱精神,所以此长诗中诗人很容易直接用爱消解掉了物的原型,把大凉山当做了一个真正的情人,爱人倾诉,进行时间的追问
二、《大敦煌》是我读过汉语诗歌中最恢宏的一部大诗,精彩至极,只是哲思,诗歌美学稍微欠缺了一点,这是一大遗憾,我不止读一遍,新体会,新诗想,新感知……这就是根性诗歌写作所追求的方向之一,诗剧、片段融合抒写……太漂亮,这是当下整的汉语诗歌所缺少的一种诗歌品质:敦煌以北,王者手执经卷,在歌唱,而发星先生的长诗《神灵与这片土地》某些方面弥补了《大敦煌》的不足。一个写作者如没了最初那种词语的敏感度,是最大的困难,而且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时间,个人本体生存经验,但长诗《神灵与这片土地》处理得极好,就像诗歌写作到达一个顶,他就是属于整个人类的精神谱系。其实英语和世界其他语种最大的距离:英语语种很多大师早已写出世界级的作品(高度成熟)达到了某种极致,而其他语种还没有出现:现代汉语,俄语……,现在来看俄罗斯白银时代,成熟的作品很少,是那场运动给俄文学史增加色彩了,运动影响巨大,超出了诗歌文本,但发星先生抛开其提出的地域诗歌写作流派,其个体写作也达到了诗歌写作某种澄明之境。白银时代的那几位天才性质的诗人和艾略特,荷尔德林……这些世界巨匠(诗歌皇帝)相比,距离还是有一截的。每一个先锋诗人都十分自负,之因为自负,他(她)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认知,不认死理,不想规规矩矩模仿写作,有些诗人说的“造天”“孕天”意识,这也是一个时代向前发展的初始,也包括诗歌史,付出的代价是具大的,简单说这应该就是先锋意识,即你要提出伟大的理论出来,那也是非一般的,准备着迎接一切精神物质上的苦难,作为写作者,我们应该有种意识,自己的写作必须和别人的不同,别人写过的已经不值得你去诗写了,民刊最大的特点就是异质化,不管是思想,精神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大师修为,所以阅读,体悟都很重要,哲学,美学……渐渐性的在引导你的诗写,尤其对于诗学从自发到自觉,也是一个过程,而且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困境,任何事都要自己去面对,自己的去克服,作为个体的自己。一个大师级的诗人,外部事件是没法打扰他的,他的精神世界早已自给自足,天,地,玄,黄,一个大诗人融入了世界但始终保持个体的独立性,独立成山,处江湖可以独善其身。
梦亦非:
诗人必须把自己置于0度以下写作,存活,思考,0度和可能这两个词贯穿一个诗人尤其优秀诗人的一生,这是罗兰巴特思想最高级的地方,“可能”两字太有魅力,让人身陷其中,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蛊惑人继续诗行,也有种内部破碎,清空的力量。超现实和深度意象一个共同点是用物象表现一些非理性经验,这是其最大的成功之处,你是不是位优秀的诗人很大意义上:你为诗歌提供了什么可能,可能两字太重要。对于梦亦非我很想和他在一个傍晚喝茶,抽烟,谈诗,无语……
湄子:
湄子:现代女诗人。原名吴超梅,1978年元月生于都柳江畔的一个叫坝街的小村庄,1998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三都民族师范学校,于同年10月在坝街乡的羊瓮小学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于2001年9月调到巫不民校任教。从1998年开始从事长诗创作,多年来在黔南的山中静静地读诗、写诗。【独立】“地域诗歌写作群体”同仁。晚上一般没有发动态的习惯但今晚例外,湄子,早年间就听过其大名,没想到的是,居然是位女侠客,太意外了,发星老师刚刚微我,为她和她的诗激动,鼓掌,喝彩,有些诗人40岁就写不动或开始下坡路,但湄子不然,她的诗越来越成熟。湄子的诗单从成熟度讲,远超贵州三剑客之一的西楚,西楚趋于天才性诗人诗写有质感而湄诗稳,狠,准,湄心,湄骨,独树一帜。
阿库乌雾
阿库乌雾:“彝族母语现代诗”的创造者,“混血写作”的提出者,以一首《招魂》响誉诗坛,尤其后期成型的阿库式散文诗更是自成一体,给彝族汉语诗歌提供很多借鉴的可能性。这里不能面面俱到,就拿首早期短诗出来进行个案式分析,诗如下:岩羊/那是一只多年独居/峭壁与峭壁之间/不安分的老羊/每个黄昏让目光的野果/结回到岩壁高处/偶尔从幽深的裂隙/伸出的草木四季如秋/每个清晨用坚硬的老蹄/叩亮一些属于岩石的音符/那是一只从没听到过/枪声的 岩羊/是一块自由运动着的/旷古的岩石/很多年以后/它其实是一面不曾有过铭文的/碑/从此 山里的石头/莫名地 多了些/不可思议的/重量《岩羊》。彝人崇尚万物有灵,加之地域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彝族诗歌虽然用汉语表达但带了很强的艺术性,原创性在里边,葫芦,鹰……崇拜,岩羊属其中之一,而该诗直接以岩羊为题目,内容自然和岩羊离不开了,首先我们来看这只岩羊:从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孤傲的、坚强的、果敢的、没听过枪声朴实善良的岩羊,其实读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原来诗人并非在写岩羊,而是通过岩羊刻画出了彝族人的性格等,这是诗文本内容,现在我们通过诗人写作时代加以引伸出一些诗学问题,我们清楚这首短诗是诗人早期的代表作也就是整个汉语朦胧诗歌后期阶段的作品,朦胧诗的最大特点:带有某种英雄色彩,崇高感,使命感等,诗人受此影响是肯定的,只不果这种影响被诗人转化成了阿库乌雾式的诗歌写作方式,带有很强的民族,个人色彩。这样的写作始终伴随着诗人直到后期散文式写作才得已摆脱。
孙守红
孙守红,甲子年生,贵州定南人。字守一;号源清居士;好古、嗜书、喜酒、爱诗;2004走向了诗歌的荒原。2015年,倡导并践行续脉诗写。同年创办民刊《大荒》。2018年在《大荒》第四辑上提出“黎明诗学”,以“大荒”为平台,推动续脉诗写与黎明诗学。2018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诗学专著《续脉笺语》。我们应该把40岁之前所有作品视'为练习之作,把自己当做一个学徒来看待。英语和世界其他语种最大的距离:英语语种很多大师早已写出世界级的作品(高度成熟)达到了某种极致,而其他语种还没有出现:现代汉语,俄语……,现在来看俄罗斯白银时代,成熟的作品很少,是那场运动给俄文学史增加色彩了,运动影响巨大,超出了诗歌文本,白银时代的那几位诗神和艾略特,荷尔德林……这些世界巨匠(诗歌皇帝)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作为续脉,黎明诗学的提出者守红兄长除了夯实的理论还应该写出更多漂亮的诗文本。
沙辉:
和诗人沙辉相识很早,高一下学期,他上《灵风》头条,那首诗大意还记得,末位写有:一气呵成字样,刚好那期也有我。好激动,对我们这些学生是很大的鼓励,我们本县有诗人,对我们写作动力是超大的,当时我知道的还有民中老师邱志忠,他们是盐源最早一批诗人。盐源四面环山,交通闭塞,间接性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尤其文学。在我上高中之前我根本没有彝族诗人这个概念,更不可能得到课本外的诗歌读物,好有戏剧性意味嘛,只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在模仿着课本里有限诗作的莫名状,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回到正题,沙辉前期作品免不了教科书式的灰色影子,在诗歌探索方面没有写出实质性的作品,在遇到地域诗人写作后才提出了祖先情结写作,写出了一些优秀具有本土底色的作品。
鲁娟
‘干净’‘神(灵)性’是鲁娟诗歌的最大的特质,就像大凉山黄昏时的彩霞、阿妹的百褶裙飘荡在天边,可落寞、可温情……看起来近乎一种残忍的美,这,一方面来自诗人自身的诗歌写作才华,另一方面和诗人生长的地域文化等离不开。我想 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来形容是最好不过的了,没有刻意的去为诗而诗,鲁娟并非那种靠技巧取胜的诗人,她的每一首诗歌是从心灵里面歌吟而出的。
阿索拉毅:
阿索拉毅,男,彝族,1979年1月生于乐山市峨边县,先后在《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存在》《作品》《新大陆》《星星》《文艺报》等发表诗文作品50万字。作品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5年诗歌》《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诗歌》《辋川》《神性写作》《2009年中国诗歌民刊年选》等总结性文集。主编《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1980-2012》上下卷、《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共四卷、《中国当代百名彝族女诗人诗选》上下卷、《中国彝族现代诗人档案》《挡不住的美丽—“甘嫫阿妞”同题诗作品》《火把魂》等28部700万字。原民刊《此岸》主编,创立“彝诗馆”及相关网站平台,并设立民间"中国彝族诗歌奖"。对于阿索拉毅很多朋友映像更多停留在对彝族现代诗等做出的功绩上,其实他在诗文本评论上也写出了非凡之作,但和很多诗人一样,后劲不足,缺少中年诗人更为成熟老辣的作品。
吉狄兆林:
在我看来,吉狄兆林诗写有如下意义、A,探索性、开彝口语诗之先河,这点比较重要,而且本质上有别于其他动不动就掏出下体,自得其乐的口语写作者。B,民族文化的担承、全球化大背景下,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使边缘少数民族文化更加边缘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诗人回归母性文化继承、根性写作就尤显重要了。C,广泛的普世价值,诗歌以其独有的抒情方式,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告诉人们认识生活,创造幸福生活。综述,诗人吉狄兆林用其幽默诙谐又不失机智的口语表现了一个(族人〉多彩多姿内心世界。
郑小琼
被贯以打工诗人的郑小琼其实早已脱离了这个标签,就像任何一个优秀的诗人最终追求的是诗歌本质,郑小琼的出现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吉克布
吉克 布,女,彝族,诗人。可以说吉克布是一位才女,不仅能写还会画,还有手工业等等,名副其实的才女,其实她的专业是绘画,据我所知她的硕士,博士皆攻的绘画,现在高校任教,从这点来看诗歌只是她的业余,但是业余她也能玩得如此之好,这就不得不让很多人羡慕了,哈哈,转正题。以笔者有限的阅读量,《日史博克》一诗是吉克布诗写的一个分水岭,前期的作品大多带有生涩模仿的痕迹,作品没经过现场经验化处理带有局限性或诗性的阀域性不是很强,而《妈妈》是后期的开山之作,一出手,好评如潮,引起局部关注,响应,这里可以多说几句,大凉山女性‘独立’‘审黑’写作吉克布是一位重要诗人,她的《不愿做大凉山的孩子》《她们十八岁》《外婆》等都是最好诠释,也是这点赋予了她不仅仅是一个写诗的人,她的诗歌写作因见证性,历史性更加有意义。我们还是拿首诗出来分析: 她们坐在黑暗里,松枝是她们的/点燃生活/生活像嘴里咀嚼的苦荞/苦是苦点,但又香甜/她们坚信不疑,苦荞/是祖先接受神示/种下的粮食/她们凝望夜空/浩瀚的是深深的眼睛/锁住月亮/月亮是蓝色的/一些忧愁淌在血液里,自古无解(她们十八岁.第二节),一直以来彝族女性给人的感觉都是高贵的,这源以她们的自尊自强,勤劳善良,朴实无华,就算生活苦点她们从未抱怨过什么,她们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点她们坚信不疑。她们是永浴高地阳光的女人/我的外祖母,我的母亲/我血缘里的姊妹/她们十八岁/托起乳房饱满的日子/扎进一切琐碎的世俗里/种植粮食,打柴喂马/编织过冬的披毡/或者参与斗争/搅入不寻常的事件里/当她们抬起头,已是暮年。(她们十八岁.第四节)这就是彝族女性,伟大而充满苦涩。回到吉克布的诗写场域,吉克布目前最出色的作品大多和大凉山自己的家族史,女性等有关,限定在‘此在’坐标纬度,这值得诗人自己和我们进一步思考。
孙谦
孙谦的诗歌写作是现当代少数民族最成功案例之一,“致力于在经验感知中探索人性与存在的多重主题:如文化历史的再发现,土地伦理,孤独与乡愁,生死与时间,宗教感知与心理分析等等”,这几句恰当的总结出了其诗写的特点及纬度,为了方便还是附首诗分析:正午的阳光格外强烈/人们站到大殿的阴影下以求平静/我尽力倾听,出自异域音调的赞念/自治之光突然转变了方位/是的,我应该了解这些阴影/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有时吸引我的,是我不断逃避的事物/罪在这里打上了它的烙印/抑或,可为忏悔争得一席之地/我仔细查看晃动的各色人迹/在光影之间投以眼神的怜悯/而遗忘正藉助一个反作用,介入其中/没有谁向我揭示一个出乎预料的结局/美和痛是心上的同一个疾病/光和阴正在抛撒它,春天的花粉《义乌清真大寺》。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我国回民行斋沐戒的地方,自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过后,很多人走上了极端之路,个我主义,超我主义,诗人则走上了献祭的道路,而诗人孙谦则很好的平衡了两者的关系,相互成就,相互依凭。为什么孙谦能够从众多少数民族写作者中脱颖而出①根性(存在)写作,也可以叫经验写作,这个保证了诗歌写作的有效性,探索性,反思性,觉悟性本土性②技术层面而言前卫性。就笔者有限的阅读量诗人是诗技最扎实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就此诗而言说的是诗人在义乌清真寺的瞬间经验悟领,诗人凭借自己的出色的诗技,想象力,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瞬间此在经验,诗中融杂了人性,悲悯,宗教等等,让诗歌最灵性的部分在清真寺激荡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