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第二性》读后感(不完整版)

    《第二性》 核心内容是讲述女性的社会权力的相关问题,其原作者是法国作家 西蒙娜·德·波伏瓦。

    在《第二性》整本书分为七个大章节 分别为 1. 事实与神话  2. 历史  3. 神话  4.女性形成  5.处境  6. 生存之辩  7. 走向解放 。

    如书中所言,女性一直在这个社会中遭受到各种不公待遇,这一点可以认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时(甚至现在)并非所有的女性都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不公待遇,甚至会存在自己给自己施加的PUA,这是一种可悲可惨的境地。

    就生理上来说,女性和男性除了在体力大小上有所差异,其他并没有任何不同。在原始社会,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在工业革命以前,这种体力的差距导致其获取的生产能力存在区别,因此,女人自始至终都处于弱势地位——这是由于社会因素和生产能力共同决定的。但当工业革命出现,体力劳动的比重骤降,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除了极少数暂时还无法机械操作的体力劳作,女性几乎可以从事各类行业的生产。此后,理论上来讲,男女生产能力基本持平。

    在已经进入现代化并且宣称人人平等的今天,为什么依旧会有女性觉得自己处于不公平中,依旧存在问题呢?

是教育,是思想,是懒惰!

    书中举例来说:男性自出生开始就被认为是个独立的人,他需要为自己的所有的行为负责。而女性被认为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即她需要一个监护人,比如她的父亲,她的兄弟,她的丈夫,她的儿子,总之不是她自己。

    在童年的时候,所有的女孩都是和男孩一样都是充满活力,张扬的,充满创造力的。

    但是,男孩这样是不会受到责备反而得到鼓励,所以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就一直得到了保留到了他们成年。社会对他们的男性性质的要求就是包含创造力的,成为一名男性和成为自己,是完全没有任何冲突的。所以他们去创造社会,去创造他们自己。

    而女孩则不同,她会被反向鼓励,鼓励她文静,鼓励她优雅,鼓励她顺从,鼓励她需要像一个“女孩子”,具备“女性气质”。鼓励她:家庭将来才是她的天地,她被鼓励留在家里。但实际上,从创造社会价值的层面来讲,她很难得到任何社会价值和社会成就感。

    即便是拥有了较高的学历,找到了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但她依旧会在思想中认为家庭才是她的归宿,而她拥有的这些,不过是为了给她增加了更多筹码而已。

    这种思想,潜意识里我也有,所以发现的时候我也感到非常惊讶!

    而这就是女性所受到的教育,这就是女性所处的地位。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影响因素也令我意想不到:女性的“惰性”(这点在我身上存在感是最强的,但我正在想办法克服它)。男性也会存在惰性,但他们的惰性是不被支持,不被鼓励的,它们在男性身上存在,却难以维持下去,而且他有更多想要得到,想要奋斗而得到得东西。而女性的惰性则会被鼓励,甚至被纵容,她被鼓励选择一条容易的路,而不是奋斗,因为家庭才是她们最终的责任。女性在职场上的惰性,导致她只要能够维持生计就可以,所以她不会为自己定很高的目标,满足于现有成就而洋洋自得。因此女性极少能真正的创造出社会的根基,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

男人极大的幸运在于,他,不论是成年还是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保卫者;每一种事物都在诱惑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了;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消耗殆尽。

    女性容易困在内在性之中,因为她们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鼓励去发挥主动性,去创造,她们认为自己是被动的,甚至时常会感觉自己是不完整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有多少男性以自己是男性为骄傲,有多少女性因为自己是个女性而自卑。我想告诉所有的女性,你们从来不必任何人差,若女性得到和男性同样的教育和对待,女性也可以取得不亚于男性的成功。我说这句话并不是想要女性顾影自怜,哀叹命运不公,而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真实的行动奋斗,去更深入参与到社会里去。看《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第二性》读后感(不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