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外语习得杂感

        这个漫长的寒假,在家像野草一样没有规律的看书、看视频、胡思乱想。学弹了几首尤克里里,并不熟练;学了完整的《下山》国风爵士,一看就根基不稳;读了一本完整的教育书籍,爱上了苏霍姆林斯基;20年至今Keep运动突破1000+分钟(瑜伽、冥想占了大半);没有写字,不管是书法(我爸倒练了厚厚一沓)还是更文(一次又一次想动笔,情绪理完后还是一句算了,就像《伦敦生活》里的女主说的,写作就是把过去的生活重新经历一遍。那样挺疼的,我对自己还是有些温柔)跟学生学了一套拳法,有时间会继续学;看了很多关于学习的书和视频,有一点点懂了学习的真相;常常觉得寒冬太长无望,可是一收拾换季的衣服,读狄更斯,就觉得春天来了,万物都在发芽,活着挺好。还会煲鸡汤了,哈哈。爱上了几个灵魂:伍佰、傅雷、白岩松、Jimmy Choo、刘亦菲、黄永玉、汪曾祺、丰子恺、李叔同(后三个是一直爱的,只是读的越多,爱的越深了)也爱了几个肉身:许光汉、任嘉伦、阮经天(暴露年龄啦)刘亦菲。

    就是这种乱七八糟的生活,我忽然感觉世间的一切本质都是表达,而最难的就是被理解。不管是“语言是误会的源泉”,“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还是“这世上遇见爱、遇见性都不难,难的是遇见理解”(哈哈哈,我停不下来了,还想写那句张爱玲的慈悲,算了)都有深深的不同频的遗憾。

    从神仙姐姐的这张照片说起吧,新年至今最爱的一张。服装是哪家的到现在都不知道,只是太喜欢这一身设计了。鞋子是Jimmy Choo的,欲望都市里Claire穷困潦倒倾家荡产时也舍不得丢弃的那双鞋就出自Jimmy Choo.他本人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个穷苦的修鞋匠,年少时期对一切都来者不拒,离自己最近的鞋子,自然就流进了他的血液里。他的鞋子为什么那么舒服?即使是高跟鞋?应该和少年时父亲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深深的影响了他吧。这不是简单机械的学习,是沉浸、理解、创造、传承。漂亮的鞋子很多,但是又漂亮又舒服的,就那么几双,他的顾客懂得他,所以选择他,他的表达,被理解了,因为他用一生,先理解了鞋子。

      再说语言习得,我们如何习得第一语言(母语)?从出生就在语言里,大家都说话,我也想说,可是我不会,也没有人教我。怎么办?观察,模仿。快的一两年,慢点的两三年,甚至更久。这期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就算开始发音不准,也满心欢喜的叫豆豆(舅舅)唤杲杲(姥姥)。几天前看了一个Ted演讲,讲述六个月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和第一语言过程一样,但是因为有了第一语言的经验,主要是理解上比第一语言更轻松,所以六个月,就够了。(50%语音、49%语法、1%词汇)可惜应试教育总是本末倒置,学得哪里是语言?不过是冷冰冰的白纸黑字罢了。

    十四五岁的时候,坐在旁边的男孩子喜欢第一排的女生,然后他每天跟我说那女生的名字分别在字典多少页,那个女生的名字是两个意思相近的成语.....然后他还会唱伍佰的歌自我麻痹,对,就是《浪人情歌》。十四岁的我没有那么了解爱情,自然没有觉得那首歌多好听,更没有想过,十几年后,会很喜欢这个歌手 ​。(伍佰也是,一生沉浸音乐,孜孜以求)

  黄永玉、汪曾祺,傅雷,都经历过那个时代。遗憾傅雷没扛过去,不然会有更多优秀的翻译作品。(法国文学艺术真的太惊艳了。)黄永玉和汪曾祺,用读的另一本书来说就是达到了心流的状态。白天劳作受苦,晚上画画写作。被逼着画不想画的东西,画嘛!画完再画想画的。不然哪里来的马铃薯种植图谱?!其实古书上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只不过是他们在推演周易,书写历史的过程中产生了心流,心灵获得大自由,拘和厄?不存在的,都是我们肉眼凡胎以为罢了。这和二语习得有什么关系?抗干扰咯,内心纯粹,没什么难的。

  还有最想推荐给英语初学者的书,狄更斯的《圣诞欢歌》,简短而意味深长,人物塑造力太强了。

  想读的书,想看的电影太多啦!

  春夏也要来了,我那虚度了的青春好像快要活过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明外语习得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