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第十天共读分享 2020年2月6日星期四 叶绿海

“教育”给人一种特别权威,严肃的感觉。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育者相对于被教育者而言好像有一种优越感,被教育者好像受欺负的样子。其实不然,教育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如果没有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教育是很难实现最大价值的。特别喜欢孔子与他弟子之间的学习方式,席地而坐,自由的谈论,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我们阅读216第到244页。思考:教育与学习的关系?最好能结合阅读内容讲讲。接龙:

1、 陈煜妈妈: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学习活动,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习者怎样学习,怎样去探求知识?学习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孩子教育上,父母要顺其自然。在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适应的目标,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有信心去一步步的迈向成功。每个孩子学习的接受度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认清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类学生非常重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需要在群体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得到一种自然的学习,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群,在学习中成长。

2、 绿海:教育与学习是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每一个学习个体都不相同,教育要因材施教,个性对待,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有学的需求才有教的动力。

3、 勃焱妈妈  教育是被动的,学习是主动的。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是被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该仅仅限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引导孩子有更多的兴趣与爱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够有更广泛的学习领域,鼓励孩子成为自己擅长领域的知识的分享者与贡献者。

教育有很多类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教育各尽其职,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密切,父母与老师要保持密切互动,“父母对学校的事务越关注、越参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越好,孩子的成长也会越好。父母应该与老师建立一种正常的情感互动,同时多理解老师的困难,不要与老师、学校为敌。”现在社会教育已经越来越弱,而且还经常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明星效应,网络游戏的影响,让教育更难,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如何最大化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智慧就显得格外重要,家庭教育又是这些教育第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守护神。同伴教育也非常重要,网络现在已经很发达,为什么孩子不能只在家学习,还要到学校去学习呢?我觉得同伴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一节课里不仅有老师的传授,还有同学之间的讨论,相互的启发,相互的学习,更有相互的竞争。一个观点相互交流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教育很多方式,和风细雨,狂风暴雨。今天我们一起来思考惩罚教育。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多年前关于惩罚的思考,谨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惩罚之我见

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越来越重视赞扬和鼓励学生,“惩罚”已成为“高压线”。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惩罚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为什么会有惩罚呢?在我看来,人是社会的,不论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其行为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我们知道国有国法——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一定要受《宪法》的制约。而我们的学生正是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一味的鼓励和表扬,他永远也不知道犯错是要承担责任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曾经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 一种虚伪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关键是要看你是如何惩罚的,这种惩罚不是说要伤害学生的惩罚,而是要能提升他的自制力的、能够对他有约束力的、能让他信服的。

我在教学时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的呢?一、首先我要知道事件的完整过程,是通过各个方面了解的事情真相。只有这样你的批评才是有效的。对学生才有可能是公正的。学生才会在真正说实话。因为每个人第一反应都会躲避错误,都会说出对自己有利的证词。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事件的真相再对学生做出决断。二、要在学期前就定出班规,让学生理解小学生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只有这样,当你对学生做出惩罚时才有据可依,学生也才信服。三、你的惩罚要避免伤到他的自尊心,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都是特要面子的。我们首先要让他辩解,通过辩解真正认识到的错误。让他明白做错了事必须要负责任、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让他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再接受惩罚,四、要及时的、好好的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也了解事件的过程,和家长一起教育效果更好,也能体现对学生的重视。当然惩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教师管住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管理自己,从而自我发展。班规的制定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这样约束力才更强。

总之:教师在学生有了进步、取得成绩时,表扬他、鼓励他,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同时,教师在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时批评他、惩罚他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只是教师在批评惩罚犯错误的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学会宽容,抓住教育的时机。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实施惩罚教育。切忌批评惩罚不是语言上的挖苦、心理上的打击、肉体上的虐待。它不掺杂任何歧视和伤害的成分,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通过惩罚促使犯错误的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完善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