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名篇

1、现在说一说命题作文。咱们平时作文,总是为了实际需要,刚才已经说过。而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作文的时候,学生并没有作文的实际需要,只因为要练习作文,才出个题目让他们作。就实际说,这有点儿本末倒置,可是练习又确乎必不可少。因此,命题作文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合乎理想的办法。(写日记笔记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办法似乎就可以废止,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

2、最后说一说改作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直到最近,还听见十几位教师对我坦率地说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

(钱梦龙: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用力最勤,费时最多的一项工作……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种不讲实效,例行公事式的作文批改,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实在是收效甚微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把作文本上“见红”多少作为评判语文教师工作认真与否的标志,所以语文教师明明知道自己的辛勤劳动费时而徒劳无功,但为了赢得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又不得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3、我是个小学教师,小学教育界的情形,当然比他人晓得详细些。就我所晓得的情形而论,竟可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好现象纵不是没有,至多只有二三分罢了,因此感喟频兴,思潮起落。1919

4、如今小学教师的缺点,就在欠修养功夫。无论什么事业,我们去做它,必须先把这项事业的价值理解明白……所以我们可以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小学教师欠修养功夫,教育事业的根本就得了病,一切设施大概是错的;即使不错,也只会枝枝节节做去,诀不能做到根本上。1919

5、小学教师不明白教育的真价值,又容易流入偏重形式的弊端。他们不知道学生的情性怎样,便把学生当做一件机械。他们不知道学生要求于学校的是什么,便叫学生迁就学校,给学校装门面,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教授学科,他们预先编定教案,自己怎样问,学生应当怎样答,逐句话逐个动作,一一配定了各占若干时间;到了上课的时候,只把自己问的和学生答的照所列的表表演完毕,没有不合预先设计的,连时间也没有差错,这便是这班教师的无上教授法!他们还以为这等机械的动作练习得多了,学生一定得益不少,所以增加授课钟点,到太阳落了山才放学,便是他们的热心教授!……我并不是说学生不应当进课堂、上操场、习答问、守规则、应考试、不缺课,但是教师对教育没有确定的主义,单单把这些事项作为题目来做,那么能不说是「徒具形式」吗?他们认为学生是为学校而来的,所以叫学生开运动会、学艺会等等,叫学生作了书画文字向各处投稿,好给学校装场面。他们还细行密字编成各种表册,管理上的训导上的教授上的都有,但是不从这些表册求个统计,找出什么改进教育的方法,只求他人看了赞一声“表册完备”便算得到了全部的功用……对设施的着眼点不正确,这等设施就完全失却了教育的精神和价值,那么能不说是专务形式吗?1919

6、小学教师对教育没有主义,对教授没有根本的出发点,那么教育事业就非常简单了,教师只需逢场作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今天不登场,不做和尚,和教育便没有丝毫关系。他们抱着这种态度,对事业的成功和失败便不负责任……我把现今小学的大部分情形,差不多都说到了。照我所说的情形看来,不能不想到非改弦更张不可。现在有许多人和我一样,也有同样的感触,觉得小学教育若再因循下去,必然对孩子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919

7、学科杂货店:学校里选定了若干科目来教授儿童,教者以为儿童一定要学习了这许多东西,方算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只要进了学校,不管你需要不需要,有兴趣没兴趣,这些科目是非学不可的。科目之外,关系人生的事物还有许多……这几个科目都是合理而且有系统的吗?只要学了这几个科目,就能应付人生的种种事物了吗?若问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一科目,他就回答,因为有这一科目。科目各各独立,没有共同的出发点,支离破碎,没有相互联络之处,不切合人生的应用,并无实用的价值,儿童何苦耗费心力去学习这等没用的玩意儿呢?1919

8、为什么不必升学,因为从如今的学校教育学不到什么。这所谓学得到学不到,系指受教育者有无真实受用而言,不指零星的知识、空洞的概念、分数和文凭。有真实受用的,是清澈的认识、优良的习惯。如今的学校教育不管这些,一堆死板零乱的教材,一派副词滥调的训言,尽往受教育者的头脑里装。如今的学校教育不是教育,教育的意义虽然各有各说,可是一般比较通达的人总有个大致相通的见解,而如今学校所干的那一套,与那个大致相通的见解并不相干。既然不是教育,又何必去受它?1946

9、正规的学校不也是一样吗?课程规定把一些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装到了限度就算毕业。毕了业又经过若干时日,装进去的忘干净了,与自始没有装什么进去无多分别,徒然耗费了若干年一去不返的光阴……教师们觉得他们的工作很空虚似的,辛辛苦苦,费心尽力,可没有一点切实的成绩。1948

10、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爱把受教育的人看成瓶子。瓶子里短少些什么,就给装进些什么。譬如,发觉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好,立刻想到恢复政治课,发觉学生的劳动观点不怎么强,他们不怎么热爱劳动,立刻想到在语文课里补充些劳动教材(有关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之类的文章)。这样做法,目的很明显,愿望很单纯。把政治课装进瓶子,思想政治教育就见成效了,把“劳动教材”装进瓶子,学生就加强劳动观点,热爱劳动了。1957

11、至于写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经验积聚得多,情感蕴蓄得深,思想钻研得精,才可以写成好文章。换句话说,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生活的深度不够,是勉强不来的。

12、《学而时习之说》。这一类的道理也极简单易晓,未必中学生就懂不得,可是在懂得这一点点之外,还要横说竖说说出一番话来,写成一篇文章,就不是个个中学生所能办到的,那些能够办到的,由于体验得深广,当然值得赞许;那些不能办到的,由于他们的体验仅仅限于学而时习之一句话,也不能算不够格。然而题目既已出了,就是不能办到的也得搜索枯肠,勉强说一些话来完卷。这简直是在练习瞎说,还成什么写作练习?练习瞎说成了习惯,待到自己真个有话要说了,说不定也会牵三搭四来一阵瞎说。这岂不是写作练习反而妨害了写作能力,还不如不要练习来得好些?

13、读惯了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魄力就不大了;等遇到规模较大的东西,就说是两百页的一本小书吧,将会感到不容易对付。这又哪里说得上养成读书习惯?以上的话如果不错,那么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叶老40年代最重要的教材建构创意就是将整本书引入语文教材)

14、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者化学一样,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大概有30来年了。可是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老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受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圣陶教育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