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读书打卡(十八)20200328

《写“对话”作文》教学实录和评析

      本课课例与之前三年级语言描写的实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同样重点把握语言对话描写的分段、提示语位置、“说”后标点符号三大主讲内容,不同的是本节课课例针对五年级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许多创新之处。

      一、多次强调三大要点。从根本上说,本课对话描写和之前的语言描写教学重点相同,都把握了分段、提示语和标点三大要点,但由于学情以及课时的原因,在教授与运用的过程中,于老师反复强调这三点内容,让学生在写作前后,时刻注意区分与运用,将有形渗透于无形当中。

      二、把发现留给学生。课前导入部分于老师以朗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部分对话展开,让学生感受对话描写的形式,从而主动发现对话描写特点,概括出对话描写方法。在这一部分于老师所传达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成功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传统教学的“告诉”方式形成对比,也引起我在教学细节上的反思,应不断注重从直接教学向间接教学的思维转变。

      三、创新课堂教学输入。在三年级语言描写写作课例基础上,本课教学除了用听写对话的方式巩固对话格式以外,还加入了听录音想象对话情景作文,和演哑剧写对话内容的创新。听录音对话的过程,是让学生充分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打开思维特性,让对话更加饱满、充实。而演哑剧启发对话描写,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实录始终坚持对学生写作的引导,激发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结合于老师惯有的相机面批的方式,在整体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语言对话描写中具有示范意义的课堂,因此,课例所带来的感悟在以后教学中也具有指导意义。从本质上说,于老师这节课确实带我们走进了另一种境界,“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读书打卡(十八)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