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第六章读书笔记

【金句】:

1.他出山的目的是“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插图]。不光是为皇帝效劳,也是为了维护孔圣人的遗产。不光是为被杀掉的百姓报仇,也是为被毁掉神像的神灵雪耻。所以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避任何风险。

2.湘军和正规军最大的不同是“不食于官”。不必国家拨给经费,而是像团练那样钱粮自行筹措。这是湘军唯一像团练的地方。

3.长沙之辱如同一根针扎在心里,让他时刻难以自安,终于苦苦支撑,惨淡经营,斩关夺隘,排除万难。

4.做事讲究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强调要“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插图]。

5.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6.在给其他朋友的信中,曾国藩这样解释说:“此次募勇,成军以出,要须卧薪尝胆,勤操苦练,养成艰难百战之卒,预为东征不归之计。若草率从事,驱不教之士,执窳脆之器,行三千里之远,以当虎狼百万之贼,未与交锋而军士之气固已馁矣。……故鄙意欲竭此两月之力,昼夜训练。凡局中窳苦之器,概与讲求而别为制造,庶几与此剧贼一决死战。……虽蒙糜饷之讥,获逗留之咎,亦不敢辞。”

7.曾国藩后来说,如果他有时间,就会写一本“挺”经,所谓“挺”,就是指在危急时刻,能坚持住。对于这样的“挺”字精神,曾国藩称之为“竖起骨头,竭力撑持”。后来他专作了一副联语,作为“挺”字的注脚:“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插图]重重困难之中,曾国藩不止一次想打退堂鼓。但一想起长沙之辱,他便又鼓起了全部斗志。他要让那些当初逼他出走衡阳的湖南官员看一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8.“每操军,执旗指挥,虽甚雨,矗立无惰容

9.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

10.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收获新知】:

1.伟人曾国藩看到国家处于崩溃边缘,毅然出山,不惧牺牲,反对太平天国运动。

2.伟人在面对做违逆朝廷的事时,没有直接向皇上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曲线救国,有时甚至欺骗皇帝。

3.伟人曾国藩建立大团,作为文人为国家准备军队,极度认真,不准备好绝不发兵。即使当时的国家的处境十分危机,皇帝已经下诏书催了多遍,但他心知肚明自己的军队的实力,按自己的原则办事,不畏强权。

4.伟人擅于识人,结交的朋友,老师都是身怀正义之人,提拔手下也是具备坚韧意志之士,而且选的军官中,大部分是文人,因为曾国藩看中的是他们身上的意志。

5.匹夫不一定比文人勇敢。

6.伟人管理团队非常重视思想教育,之后才是军事技能训练。

7.“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8.智慧愈苦而愈明”[插图]

【改变旧知】:

1.明哲保身,曾经以为这是听从与权贵,退缩就能保住自己,现在觉得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看似可能得罪权贵,实则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保护自己。

2.以前对“笨”的理解是效率低,结果不好。现在觉得,用“笨”的方法做事,讲究的是脚踏实地,苦心专研,不耍小聪明,不偷懒,时时反思,鞭策自己,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3.以前觉得文弱书生不比匹夫勇敢,现在觉得不会,书生见过的人物更多,有很多伟大的榜样值得学习,而且书生更能明白事物背后的道理,从而在事情处理上会更加坚定,匹夫只能看见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坚持一件事对他来说风险太高。

【接下来要做的事】:

1.今天将书中知识拍成短视频分享 。

2.坚持自己的原则,修炼硬本领 。

3.用“笨”方法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传》第六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