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把握生长特点

教育:把握生长特点

——读《让教育更明亮》

图片发自App

文/张爱敏

儿童是成人之父。——蒙台梭利

作为父母,在我们教育儿童之前,首先要回到自己的童年,把自己当儿童,把儿童当自己,把儿童当儿童,把自己当自己,换位思考,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儿童,去尊重儿童,去接纳儿童。如此,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必需的帮助,尽可能不留遗憾。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儿童一出生,就被“包裹”外所谓的爱中,都在被预设中成长——适宜的环境,呵护有加。但却没有人考虑这是否是儿童的意愿。当我们父母打着“爱你”的旗帜劳碌不已,甚至面对孩子的质疑黯然神伤时,却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行为是是否真正从尊重、理解出发。

蒙台梭利提醒我们:成人的幸福是与儿童时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感与童年时期息息相关。说到底,认识儿童,其实就是认识我们自己。换句话说,培育儿童,其实就是培育我们自己。

图片发自App

其实,养育一个聪明、活泼开朗且有教养的孩子,从孕期就要有所规划。一是保持适当的体重,研究表明,出生时体重在3.6千克左右的孩子智力水平最好;二是均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附以叶酸(怀孕初期)和omega-3脂肪酸,多食用鱼类,特别是多油的鱼类;三是避免过度的压力;四是进行适度的锻炼。每天坚持30分钟有氧训练,更可能生下聪明的宝宝。

孩子出生后,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欲世界,这是孩子心灵的秘密花园。我们既不能贸然闯入,对生长在其中的各种“花卉”进行随心所欲的修剪和栽培,也不能对其一无所知,失去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的契机。

法国心理医生马赛尔·拉夫《孩子的情感世界,你知道吗》摘录:

1.“咬”出来的世界

刚出生的孩子,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式是接触。最先接触的是母亲。喂母乳绝对是母亲与宝宝之间流动互动最高峰的时期之一。在孩子的各种器官中,嘴巴是首先开始和世界进行互动的器官,这是人生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一种自我求生的冲动。弗洛伊德时认为,自我求生的冲动常常是性冲动的支柱。而人的嘴巴,就成了第一个色欲敏感地带。口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先的口欲期,即吃母乳以及吮吸期。二是虐待口欲期(六个月左右)。咬是非常具有色欲色彩的动作。

2.儿童自慰

第一阶段在婴儿时期。

第二阶段从3岁开始,到6岁为止。

第三阶段在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

3.衣服功能。

除了因人性羞涩而蔽体外,还有性别之分。衣着也是同伴归属的象征,也是同一年代人的标志。

图片发自App

总之,了解是教育的前提,也是科学养育的开始。关注儿童发展,就要关注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在生理、认知(心理)、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所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唯有关注当下,才能关注未来。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个阶段,其中四个阶段在儿童期,一个在青春期,还有三个在成年阶段。其中,儿童阶段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建立信任感。

第二阶段:儿童期(1.5–3岁),获得自主感。坚持与放手。

第三阶段:学龄初期(3–5岁),获得目的感。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获得勤奋感。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一段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家庭教育,发于童蒙、启于稚幼,是从孩子无意识时便潜移默化,深入其骨髓的,是真正性格养成、品性端立的根基,更需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做好家庭教育,关键是父母要做学习型父母,科学养育孩童。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也就是说:母亲不仅可以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母亲还可以通过培育子女完成对人类的贡献,是世界未来的创造者。

作为父母,作为母亲,我们该怎么做呢?三思而后行哟!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把握生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