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自我,握手言和

               

    首先,我想问你两个问题,先不用作答。1、你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吗?2、你还沉沦在迷茫的漩涡中吗?

    “所谓浮躁,也就是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自我认同。”这是作家张佳玮对浮躁的看法。据载“浮躁”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应詹传》:“ 玫浮躁有才辩, 临漳人士无不诣之。”我个人认为浮躁的产生与个人间的攀比有直接原因。因为比不过,所以极力想要提高自己,没想到根基不稳,基础不牢,浮躁由此产生。现在是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原有结构、制度仍处在被冲击的前沿。加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发生了大调整,这就导致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有个新的定位以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了一种社会心态。对于这种心态,我认为这既是个长期问题,也是个短期问题。有备无患方能临危不惧。说穿了,如果自身储备足以应对大部分的难题,还会出现浮躁焦虑的心态吗?

    正如意大利短篇小说家、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所说的:“我们都是由不完整在寻找自我完整的过程: 最初的自我分裂——自我否定——自我斗争——自我和平。这就是我们整个人生。”只有顶着艰难困苦砥砺前行,我们才能超越这个痛苦的探索进程。你会发现,你的灵魂会更加富足和圆满。既然知道不可避免,那就试着从正面击败它吧,你可以的。

    那么你认为该如何避免呢?如果你还处在迷茫的边缘不知所措,不妨试试我的方法吧。希望这能帮你挣脱无助的沼泽。

    “一块好砚,在于它石质的坚美和它润磨出来的墨香,而不是被磨成一个圆球,任人把玩。”这句话出自我国著名作家三毛的《送你一匹马》。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拿出来呢?因为我认为态度端正与否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还谈什么改变呢?在这里我认为自我的价值就如同砚台一般,有棱有角。他人的期待就如圆球圆滑中庸。一块好砚若是鄙薄自己的价值,放弃石质的坚美和润磨出的墨香,就会导致自身被磨成圆球,最终落个任人把玩的惨境。自我的价值不应该在他人的期待中去寻找,它只能求诸自身。所以,要想改变自我,就要先从态度入手,认清自我价值,不要妄自菲薄。你可能不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是外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学生。在感觉大学所教的内容不适合自己后,他便说服了家人,突破重重阻碍,毅然离开了学校。他从事了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这让他收获了成功。举这个例子倒不是鼓励你去放弃工作。只是想告诉你要正确、理性地衡量自我价值,明确定位。在这个基础上,你要理性地突破自我。这才是我想说的。

    那么在态度明确了之后呢?这个时候就需要认清自我,找准定位。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是很可怕的。漫漫长河路,最悲哀的就是随波逐流。不能挣脱桎梏,就会沦为命运的牺牲品。“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是德国著名学者尼采对自我定位的看法。我一直都奉为准则。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需求、选择、目标。如果连自身都无法认清,那就真的是一种罪过了。我国古时孔圣人亦有没日三省己身的习惯。你还有什么理由推脱呢?

    坚持自我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找到自我。当你能够在内心找到自己的时候,你就成功一半了。另一半在于心无旁骛地坚持。这个时候你还担心浮躁、焦虑会影响你吗?

    古先贤老子曾告诫我们: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喜欢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威廉·勃特勒·叶芝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成功前最后一道坎,也是最危险的一道坎。突破自我值得嘉奖,但是切勿失了本心,迷了双眼。不要在有了成绩后去与别人攀比,这没有任何意义。殊不知,人生最有价值的并非是取得与他人博弈中的胜利。而是在一番番自我较量时的灵感顿发,一次次叩问内心的无愧于己。连孔圣人都曾坦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放低姿态,虚心求教呢?

    真正的成长,是与自己握手言和。辅以三省,虚心求教才是正道。不用怕所谓的浮躁焦虑,那都是成长路上的坎坷。有你的内心和你一起面对,你还需要怕它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视自我,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