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提起养生之道,我们立刻就能想起一个成语,叫做“修身养性”。大意不错,但总结《素问》里的相关描述,我觉得应该把这个说法完善成“修身、养肾、安心”更为合适。

相关原文记载:“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说的是,上古那些深谙养生之道的圣人们在教导世人养生之时,总要讲到或者强调:应该特别注意并及时避开“虚邪贼风”等这些主要来自于外界的致病因素!

然而,要避开“虚邪贼风”,首先就必须得知道什么是“虚邪贼风”。“虚邪贼风”其实就是一切外邪的总称;但《黄帝内经》高明就高明在它抓住了外邪致病的特点,非常形象地在这个“外邪”之前加了两个用来描述侵犯人体之外邪的修饰词:“虚”与“贼”。“虚”者,看不见也;“贼”者,偷偷摸摸,极难防范也。怎么样?古人用字高明吧!又“虚”又“贼”,这个“外邪”啊,本来就看不见,但它侵犯人体时竟然还要偷偷摸摸、趁人不备呢!如此这般,你叫人又怎样去防范?

外邪是天然存在,那么人们就必然无法左右;人们所能做的,就只能是踅摸着如何在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上下功夫了。而要养生保健,心、脾、肾三脏则最为重要!肾主藏精,先天之本;脾主运化,后天之本;心主神明,君主之官。所以,调理保养好此三脏,便也就抓住了养生及预防保健的关键所在了。

又因心肾本是一对矛盾交互作用的统一体,所以心肾养生也必然会是一体的、交互为用的。如果懂得了这点,那就很好理解“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道理了:心如果能做到恬淡虚无,那么肾也就必能精气内藏、真元固守了;一旦当人体做到了精、气、神内守而不散,那么“虚邪贼风”它还怎么能来侵犯人体呢?再说了,“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怎样才能不惧怕“虚邪贼风”?“心安”了就不惧怕!而怎样才能“心安”呢?“志闲而少欲”则能心安。至于后天之本的脾,我们知道脾主运化强机体、肝主调畅气机布通达,所以只要能够做到“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这便就是对肝脾最好的调理了。总结起来即是,五脏如果能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那么人体的养生保健也就必然能各随其愿了。

以上所谈,尽皆养生保健的理论原则,那么实际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地去践行这些原则呢?对此经文说得也很清楚:“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食方面,纵使粗茶淡饭也觉得很甘美。衣方面,不讲究,随随便便才是真。住与行方面,顺从自然,入乡随俗;人人不分高低贵贱,人人都不相互攀慕,大家均能淡泊自然,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总之就是一个字:“朴”!淡泊自然,返璞归真之意。生活中人们只要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你就必会达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的境界。若真能如此的话,你便自然而然地也就达到了“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的养生目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