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子领略“三八”海塘精神 体悟红船精神

“三八”海塘是岛上妇女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集体体现,这种精神在现代与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是一致的。7月10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海岛征程十五载,红色基因永传承”赴蚂蚁岛实践团的23名队员列队前往蚂蚁岛学习编渔网,体验搓草绳,参观“三八”海塘,感受当地渔民生活,发扬自力更生,勇于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


手编渔网传承技艺

如今的蚂蚁岛上还居住着擅长编织渔网的手工艺人,队员们将向这些传统技艺的手工艺人们学习如何编织渔网,感受这些手工艺人们以往自力更生的生活,体味手工艺人对传统的坚守。

左手扯着竹片,右手捏着竹梭,绿色的线飞快地交织着,一个阿婆坐在长凳后捏着竹梭,竹梭在手里“引、提、绕、拉、收”,手起手落之间绿线随之迅速地结成眼、打成结、连成网,队员们首先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场景。得知这位阿婆就是那位教队员们编织的手工艺人,队员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上手”编渔网了。“从前大家用的都是用棉花纺线织网,现在大多用尼龙线,网线选择是织网的关键环节……”阿婆边示范边说着编渔网的知识与过去。刚刚接触编渔网的队员们拿着竹梭常常不知所措,阿婆一眼便看出错在哪一步并且纠正队员们的错误动作。阿婆耐心地讲解动作细节“左手要拉紧,拇指按住线……”,在和队员们的交谈中阿婆讲起“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要帮着家里做事,编渔网也是很小的小时候学会的,那时候出海打渔的渔网都要手工编起来,我们现在不打(打渔网)了,不靠这个赚钱,(但)我们这些生长在海上的人还是要把手艺传下来的。”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蚂蚁岛上的居民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自力更生。沿袭到现在这可能是蚂蚁岛人民的习惯,更是融入骨血深如烙印的精神品质。蚂蚁岛人也明白许多传统技艺已经跟不上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当下,但蚂蚁岛人民更清楚的是传统技艺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财富是不可磨灭的,将传统技艺不断传承下去的坚守是蚂蚁岛人民对生长在海上的信仰与坚守。

手搓草绳艰苦创业

一个庭院,一张板凳,一堆稻草,一个人就能在院子里搓草绳。这简单的摆设,在蚂蚁岛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象征着他们艰苦创业的过去,也体现着蚂蚁岛人民克勤克俭的精神。

一块石台,一个木锤,一捆稻草,这便是“锤草”,教队员们搓草绳的阿婆告诉队员们,搓草绳的前一晚要将稻草先洒上水,湿润一夜叫做“醒草”,为使搓出来的草绳粗细均匀,还需要“锤草”用木锤将稻草上的圪节锤裂锤软,然后才是用手搓草绳。

队员们在体验锤裂“锤草”时阿婆告诉队员们“边锤边翻动,草厚要重,草薄要轻。”看似简单的事情,着手操作起来却很难拿捏,队员们经常过轻过重。在阿婆演示的时候队员们深觉实践出真知。阿婆教队员们把两股草分开夹在左右掌心里。左手靠在腿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合在一起按紧,右手缓缓向外搓,同时左手向内搓,让两撮草在两掌之间分别转动拧结……在指导队员的时候,队员们向阿婆询问“草绳船”的故事。阿婆说当年蚂蚁岛实行渔业生产合作社经营模式,却没有钱购买大捕船,那时妇女们站了出来筹备资金。妇女们决定同心协力搓草绳买船“那时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是敲打稻草的声音,没灯,月亮底下搓,下半夜打瞌睡了,洗把脸继续搓”搓出血泡,血迹随着稻草凝结在绳子上妇女们坚持了三个月搓出12万斤草绳换来了9600元。

那时候为了不忘妇女们搓草绳的克勤克俭,艰苦创业的精神将那艘大捕船命名为“草绳船”。而今草绳在蚂蚁岛居民的心目中,仍象征着那段艰苦创业的时光,激励着蚂蚁岛居民们进一步发展与奋斗。

观“三八”海塘 感红船精神

走到“三八”海塘,队员们一眼就能望见那为感念蚂蚁岛妇女们辛勤劳动的汗水与蚂蚁岛妇女们的心血而立着的三十八根电灯。队员们面对如此长的一条海塘感到震惊,最令队员们折服的还是蚂蚁岛妇女们筑造海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八”海塘边的一位蚂蚁岛居民向队员们讲述了建造海塘时的故事。那时候,蚂蚁岛居民们为了生产发展,号召居民们“苦干三年,围海造田”以促进农业、渔业双向发展。这号召得到了蚂蚁岛妇女们的强烈响应。一日潮水两涨两落,筑塘只能在落潮时进行,哪怕夜里12点落潮也要准时去晚上没有电灯,用泥螺灯;下雨天,没有雨衣、雨鞋,用白布涂上桐油做雨衣。为了赶进度,吃冷饭喝冷水……不管条件多苦多差妇女们都坚持着,靠自己抗了下来。

长度为1300多米,宽12米,高5米的海塘。队员们走过海塘感受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是蚂蚁岛妇女们从山上凿下,一点一点用自己的双手堆砌成海塘的。这片海塘是岛上妇女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集体体现,这种精神在现代与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是一致的,能激励着青年们即使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仍能继续艰苦奋斗。

通讯员邱若妍

�����zc

你可能感兴趣的:(浙江学子领略“三八”海塘精神 体悟红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