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一读276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24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大意】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四人陪侍在孔子的身旁,孔子坐下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而感到拘束不安,平时在学堂时,你们总说自己的才干可以经世,只是没有伯乐知己。现在假定有个知道你的才华,给你机会,你们将怎么做呢?”

        老师话音刚落,子路马上答道:“假如有一个千辆兵车的大国夹在其他大国之间,饲战之地,外有强敌兵戈相加,内有民众饥慌相困,让我来治理,三年之后,可让人民为国家勇猛善战,并且知礼乐、懂教化。”孔子听了呵呵一笑。接着问冉求。

        冉求答:“千乘之国我可不敢应承,但是方圆几十里的小邦国,给我三年的时间,也能让人民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就需要等别的君子来做了。”孔子又让公西华讲。

        公西华答:“能做什么大事我可不敢说,我只能说我愿意学着做点什么。宗庙祭祀之事,或者在国君会盟行聘的场合,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好一个小傧相。”孔子又让曾点讲。

        曾点正在鼓瑟,听到老师吩附,随时停下手,只听锉的一声,站起身来说:“我和他们三位想法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各言其志罢了。”曾皙涚:“我没想什么国家大事,只想在暮春三月,春天的新衣刚刚上身,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少年,出门踏青,沂水河边沐浴,然后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歌,一路还家。”

        这番话把老师说的也神往了,夫子喟然叹曰:“唉呀,我的志向与你一样。”子路、冉求、公西华先出去了,曾皙在后面问老师,他们三位的回答老师怎么看呢?孔子说:“没有什么,都是各言其志罢了。”曾皙问那老师为什么晒笑子路呢?孔子说:“治国首先要懂得礼让,而他态度、说话都不懂得相让,当然要敲打他先从态度上注意。”曾皙又问冉求所说好像不是治理一个邦国啊?孔子说:“怎见得六七十里不是一个邦国呢?”曾皙又问公西华所说也不像一个大夫所为?孔子说:“宗庙祭祀,及诸候会盟,不就是国家大事,一个大夫所为吗?公西华干的就是大事。”

【一点启示】大国政治和小国政事,那个更上档次呢?孟子讲王道和霸道,霸道靠实力,有多大实力霸多大的地盘;王道靠仁义,靠礼,周文王起于百里,行仁义、天下归心,终成八百年周朝。最大的权力,不是兵车,而是价值观,是礼乐教化,是合乎常道的制度。对我们个人来说,是疏理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和宏大志向。努力进取、豁达通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浅谈】

(1)这段是《论语》里最长的一段对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美学的一场偶遇。这可以说是各人言各人的人生志向,也可以是每个人的理解生活方式。

(2)孔子向往而且赞赏曾皙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曾皙是曾参的父亲,其子性格严谨朴拙,而曾皙却是潇洒自如,轻松自在的一个人。

(3)子路又是第一个发言,他说:“给我一个千乘大国,既使周围大军环饲,群敌压境,国内又有饥馑之人,灾荒不断,三年后,军队勇猛善战,而且有规矩。”子路的雄心壮志可见一斑,老师虽然对其知进不知退,应以礼治国,而子路不懂谦让之礼,太莽撞,冷笑一下,希望他真正改掉冲动的毛病方能发挥这个能力。

(4)冉求在老师点名下起身答道:“一个小邦国,如果让我管三年,可使老百姓吃饱饭。”他的理想很平和、实在,就是赚钱,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古代圣贤的最低要求:仓廪足,知礼仪,以待君子制礼作乐。孔子认为冉求的理想也不小,看似谦虚,也是老实话。

(5)公西华最小,亦在老师点名下,总算谦虚谨慎言:“愿学为傧相”,亦符合其人生规划。孔子其实希望他更进一步,担起大国的外交之任。

(6)最后点名到正在鼓瑟的曾皙,精彩的部分来了。他并没有马上停下来,而是要慢慢收尾,声音越来越稀少,最后铿的一声,停止。然后不急不缓放好瑟,端坐而言说不同于其他三位。

(7)接下来这一段是中国文人美学的极致:暮春三月,轻装缓行,如兰亭集叙,迎着东风,赏花玩水,然后唱着歌谣归来。

(8)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边亦是人们放松的乐园。仁者乐于山乐于水,这不就是圣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吗?(9)一个多么轻松的老师与弟子轻松沟通的聚会,虽然开始被子路带偏了节奏,幸亏曾皙找了回来。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生活。

(10)孔子其实想了解每个人的终极人生理想,谁知前三个人均谈的是具体事务。孔子最后通过曾点之口说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希望人人都能过上田园诗意的生活,这也与老子的理想国:小国寡民、鸡犬相闻相类同。其实是以小见大,希望天下老百姓在农忙时节,劳累一天后,都能有如此轻松美好的绿水青山的生活,这是大同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

(11)当然,如果说深一点,孔子的四位弟子说出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四层境界,富国、强兵、礼乐,最后追求诗和远方。大同世界也是要建立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12)今天一样,小到美好的个人生活,大到国家的富强,如习总所言:“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每日一读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