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三部,第十二章,第一节)

          第十二章 盘点中兴各名将

                    第一节 论名将

“中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定规律,是指国家或家族经过一段时间的变乱、衰弱后,使王朝在一段时期内免于衰亡,并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的过程。 简单讲,就是国家衰退甚至短暂灭亡后重新走向复兴。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中兴”有东汉的“光武中兴”,唐朝宪宗的“元和中兴”,等等。             

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攻灭后,赵构南渡建立了南宋。南宋建立之初,金兵多次南下,宋朝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遏制了金兵南侵,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双方终于订立和议,此后形成了宋金长期对峙的局面,显然这种现象也符合“中兴”的条件。

但是“南宋中兴”其实具体指什么时期,历史学者有争议,分别提出了三个“中兴”概念,即:高宗中兴、孝宗中兴、高孝光宁中兴。具体哪段时间段为“中兴”南宋时期,这里我们不做探讨。

公元1166年,宋孝宗即位后第四年,下诏评定了一份“中兴十三处战功”,这十三处战功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一处是公元1129年十二月张俊指挥的“明州之战“,第十三处是公元1162年五月张子盖指挥的“海州之战”,公元1162年六月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宋孝宗,可见宋孝宗是把宋高宗赵构在位的这段时间定位为“中兴”时期。

那么南宋中兴时期,哪些将领功劳最大?南宋初期著名武将有“三大功臣”、“四大名将”之说,而后人则有“七大王”的说法。

先说“三大功臣”。一是韩世忠,公元1135年被封为“扬武翊运功臣”;二是张俊,公元1138年被封为“安民靖难功臣”;三是刘光世,公元1139年被封为“和众辅国功臣”。

哪四大名将?第一,张俊;第二,韩世忠;第三,刘光世;第四,岳飞。

这个说法最早是宋史提出的。《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二十八”记录了七位著名武将:张俊、张子盖、张宗颜、刘光世、王渊、解元、曲端。

按照史书《列传》的一贯记叙方式,先叙述个人简历,然后附以个人逸事,最后在传末发表编纂者的议论即“论曰”。

关于“中兴四大名将”,《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八的“论曰”里有这样评论:“南渡诸将以张、韩、刘、岳并称,而(张)俊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则有不然者。(张)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刘,虽有勤王之绩,然既不能守越,又弃四明,负亦不少。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刘)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迎合桧意,首纳军权,虽得善终牖下,君子不贵也,二人方之韩、岳益远矣……”

简单翻译,南渡后各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并称,而张俊位列首位。但仔细分析他们的事迹,并非如此。张俊借助亲信武将之力,评定苗刘叛乱,虽然有勤王功迹,可守不住越州,放弃四明,败仗也不少。况且张俊附会秦桧,谋杀岳飞,为保全富贵而谄媚赵构,难道没有罪过吗?刘光世畏惧敌军,不听诏令,军无纪律,终于导致郦琼叛乱,他迎合秦桧,首先上交兵权,虽然得以善终,君子不耻。两人和韩世忠、岳飞的差距太大了!

也就是说,《宋史》编纂者认为,南宋中兴四将并列,可张俊、刘光世人品低下,和韩世忠、岳飞相差好几个档次。而刘光世只不过是凭老资格位列名将之列,他本是畏敌如虎、贪图享受、毫无军纪的人,入选四大名将实在是名不副实。

所以,同是在《宋史》这一卷的《张俊传》里,四大名将又是另外一个说法。

《张俊传》最后段落说:“南渡后,(张)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錡、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这里四大名将的概念则为“张俊、韩世忠、刘錡、岳飞。”不管哪个排名,张俊都是排第一,韩世忠排第二,刘光世或者刘錡排第三,岳飞排第四。显然,这份排名并非以战功而论的,而是以接近赵构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南宋初期著名武将,后人还有“七大王”的说法,分别是“蕲王”韩世忠;“鄂王”岳飞;“涪王”吴玠;“信王”吴璘;“和王”杨沂中(杨存中);“循王”张俊;“鄜王”刘光世,这些王爵,都是他们死后再追封的。但是生前,被封为郡王的有四位:公元1142年十一月,张俊被封为“清河郡王”;公元1143年二月,韩世忠被封为“咸安郡王”;公元1161年二月,杨沂中被封“同安郡王”;公元1165年五月,吴璘被封为“新安郡王”。

南宋初期,抵抗金军和评定叛乱的武臣,主要是“七大王”和刘錡,他们八人独当一面,为赵构稳住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其他名将,诸如王德、郭浩、杨政,解元,曲端、赵密、张宗颜等,都是“七大王”或刘錡的部将,只是后来有些才自己开府建节。

当然,还有诸如胡世将、郑刚中、王庶等,都是文臣率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胡世将、郑刚中威震巴蜀,王庶经略湖北等。

下面,我们按出生先后顺序,对南宋初期的著名武将进行粗略介绍,因为前文对岳飞有详细叙述,吴玠、吴璘兄弟的事迹,前文也着墨颇多,此章不再重复。特别说明一下,“七大王”及刘錡“八大将”之中,岳飞年纪是最小的,名气也是最大的!


佐料:公元1162年八月,南宋朝廷颁布了“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分别为:

一,公元1129年十二月,张俊指挥的“明州之战”,金军统帅为兀术;公元1130年四月,陈思恭指挥的“太湖之战”,金军统帅兀术差点被擒;

二,公元1131年十月,吴玠指挥的“和尚原之战”,金军统帅身中两箭;

三,公元1134年三月,吴玠指挥的“杀金坪之战”,金军统帅撒离喝;

四,公元1134年十月,韩世忠指挥的“大仪镇之战”,金军统帅兀术;公元1136年十月,杨沂中指挥的“藕塘之战”,伪齐军统帅刘猊;

五,公元1140年六月,刘錡指挥的“顺昌之战”,金军统帅兀术;公元1141年二月,张俊、杨沂中、刘錡指挥的“柘皋之战”,金军统帅兀术;

六,公元1161年,刘錡指挥的“皂角林之战”,金军统帅高景山被杀;

七,公元1161年十月,李宝指挥的“唐岛之战”,金军统帅完颜郑家奴被杀;

八,公元1161年十月,邵宏渊指挥的“胥浦桥之战”;

九,公元1161年十一月,虞允文指挥的“采石矶之战”,金军统帅完颜亮;

十,公元1161年十月至公元1162年二月,赵樽指挥的“收复蔡州之战”;

十一,公元1161年十二月,吴拱指挥的“茨湖之战”,金军统帅刘萼;

十二,公元1162年二月,王宣指挥的“确山之战”;

十三,公元1162年五月,张子盖指挥的“援救海州之战”。

十三处战功实际有十六处,但很遗憾,没有岳飞指挥的“郾城之战”、“颍昌之战”,也没有吴璘指挥的“剡家湾之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三部,第十二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