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学

现今,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已由少数经济学家的学术专利变成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街头巷议,什么“GDP”、“CPI”早已被老百姓耳熟能详;“股市”、“汇市”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在世界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博大精深的“经济学”已演变为一门雅俗共赏的学问。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古文,有这样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说财库丰盈,衣食富足就会明白知识、荣辱的重要性了。现今社会潮流强调的就是“知识就是财富”的理念。其实,知识经济早在21世纪之初就被誉为人类社会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将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产业浪潮”,现在,全球范围内发达信息网络上每时每刻都无不迅速地使有形的“资本”向无形的“知识”转变,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的整体结构。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知识经济与推动经济增长的关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势在必行的大趋。

知识经济的理论诠释与发展现状

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高素质并会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1. 知识经济的理论诠释

OECD(国际经合组织)在1996年的一份名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OECD的另一份报告中把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类形态: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并用统计数字说明知识是支撑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再直接受制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它的内核或者内在精神、制度的精神都将更加体现人对精神的需要与物质财富的需要的真正统一。目前,尽管对于知识经济定义本身仍有不少争议,但知识经济被用于描述世界未来经济形态的名词得到了各国经济界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2、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和通讯技术处于中心地位。在现今全球的GDP中,已有约70%的产业与信息有关。1982年,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定2370亿美元,1985年4000亿美元,1995年达6400亿美元,而2000年则将超过18000亿美元,2007年则接近10万亿美元。在美国,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其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使美国享受到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经济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据我国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设计的包括知识的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体系,若把美国现有发展标准用1来衡量,视为刚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则我国仅有0.26,尚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期。但90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同样迅猛之势,1990年我国计算机工业产值才5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0%。而到2000年,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产值将达1700亿元。2007年已占我国GDP的30%左右。

为了适应新的挑战,美国早在90年代初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决策,后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主线,实施包括“因特网II计划”等多项跨世纪计划;欧盟提出了建设“知识经济”的计划,并在今后10年内投资900亿法郎建设“欧洲电子高速公路”;日本明确了“科学创新立国”政策;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新加坡推出了“信息岛计划”;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走廊”;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工商业研究与发展(R&D)经费的近2/3用于高技术产业。对迅猛而来的全球性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则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信息产业工程”等政策和措施。

知识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但经济效益的情况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增长仍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痼疾。

经济增长方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决定的。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建国后相当长时间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高积累、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同时还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密切的关系。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配置主要靠计划以行政方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分配,是一种只顾投入,不看产出,投入产出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量的增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