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之间:鲁迅传》04: 读书—考入南京学堂

历史的必然,加上家庭的偶然,将鲁迅一家推向衰败。但即便如此,也没有阻碍鲁迅的学业。

六岁这年,鲁迅开始在家中读私塾,启蒙老师名叫周兆蓝,是同族的一位叔祖,秀才出身。

他没有选一般作为启蒙读物的《千字文》和《百家姓》,而是选择一本四字押韵的历史入门读物《鉴略》为鲁迅开蒙。

这是祖父周福清的意思,他认为对历史的大致了解有其用武之地。对于孙子们的教育,祖父周福清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见解,他鼓励孩子们阅读当时被视为非正统文学的《西游记》。

他安排通俗易懂,能激发兴趣的读物,培养孩子读书习惯。

1892 年,年满十一岁的鲁迅依照父亲的指示,进入著名的三味书屋就读,这是当时绍兴城内最严格的私塾。

鲁迅在这里完成了四书五经的学习,还学习了科举应试的特殊文体——八股文。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参加科举考试是鲁迅读书学习的唯一出路,这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真正吸引鲁迅兴趣埋头苦读的,却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这类小说。

鲁迅一边读,一边还为这些小说临摹插图。他拒绝参加科考,也拒绝成为地方官的幕僚,或者下海经商,他决心走上一条不一样的路——学洋务。

在当时社会的观念里,只有走投无路的人,才会走上学洋务这种把灵魂出卖给洋人的路。鲁迅的母亲还曾为儿子的这个决定而嚎啕大哭过。

然而在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和文化已经不可阻挡的冲击着这个古老的文明,就连清政府也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开办军械所、造船厂等。

决心学洋务的鲁迅来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清政府开办的海军学校,教授学生操控军舰船只。

但学堂内校风陈腐,同乡结党情况严重,氛围阴暗沉重,鲁迅在此生活了半年左右,便退学而去。

1898年10月,鲁迅考入同样位于南京的矿路铁路学堂,这个学堂是为了开采南京郊外的青龙山煤矿而开设。

在这里,鲁迅学习了矿物学、地质学、化学等多门学科,并且还学习了德语。掌握德语,也为鲁迅日后从事文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学业上的提升,学院里崭新的风气也对鲁迅影响颇深。他开始阅读“变法派”主办的杂志《时务报》,主编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

通过这本杂志,鲁迅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他深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影响,他以强国、维护民族为奋斗的目标,刻苦学习。

就这样,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一学就是三年。1902年1月,他以第三名的成绩毕业。3月24日,21岁的鲁迅乘坐日本“大贞丸”号轮船从南京出发,去往日本。迎接他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暗之间:鲁迅传》04: 读书—考入南京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