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反复无常李继迁
第二节 再翻脸
公元994年三月,李继隆统军奔赴夏州。夏州刺史李继捧,闻李继隆率大军弹压李继迁。内心十分同情族弟李继迁,决心救李继迁一把。
李继捧先让母亲、妻子、儿女到野外躲避。自己上书赵光义,替李继迁做辩解,另外贡献五十匹马,请求李继隆退兵。
本来,边界传言李继捧和李继迁同流合污了。如今,赵光义看了李继捧的奏章,更加怀疑他和李继迁有沟连,派宦官督促李继隆立即进军。
李继捧的举动,也确实让人心生疑窦。
李继隆大军压境,李继迁抵挡不住。节节败退,但他狼子野心,乘李继捧为他说情,对他不设防,反而率兵攻击李继捧的营地,首先擒获了李继捧的护卫军校赵光祚,想一口吃了李继捧的部众,演义了一场“蛇与农夫”的故事。
赵光祚忠心救主,大呼小叫起来。
李继捧正在军营睡觉,听李继迁攻来,仓皇起身,从营帐后纵身上马,单骑逃往夏州。李继捧的全部锱重武器,被李继迁一扫而光。
李继捧进了夏州后,夏州指挥使赵光嗣,大概也捞到了许多情报,将李继捧禁闭起来,打开城门迎接李继隆进夏州。
李继隆擒了李继捧,监军秦翰、部将侯延广建议杀了李继捧立威,再出兵追李继迁。
李继隆摇头道:“李继捧是砧板上的肉,应当请示天子做决断!”便将李继捧械送京都。
赵光义恨铁不成钢,训斥李继捧几次后,释放!还赏赐他母子金银器物、宅邸。李继捧两边没讨好,实在郁闷至极!
其后,赵光义认为夏州城地处沙漠,接济困难,而边关心怀不轨的人却利于占据,因此想毁了该城,召大臣讨论。
宰相吕蒙正道:“夏州自从赫连氏(十六国时期的赫连勃勃,匈奴人,大夏的开国君主。)筑城以来,成了关右的心腹大患。如果废了它,有万利无一弊!”
宰相和皇帝的思路出奇地一致,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
公元994年四月,李继隆执行赵光义的诏令,摧毁了夏州城,将夏州的百姓迁徙到银州、绥州。
当年七月,李继迁派遣使者到开封,进贡骏马,第二次谢罪,表示归顺大宋。有了第一次的教训,赵光义对李继迁的所谓归顺并不放心。
公元995年六月,李继迁又派心腹张浦带着良马、骆驼到京都进贡,再次表达归顺的意图。
这次,赵光义有点心动了,毕竟,张浦是李继迁的狗头军师,李继迁舍得让他来京,多少有那么一点诚意在里面。
赵光义为在西夏人面前秀大宋军士的“肌肉”,命勇士在后园翘关(一种武举科目名称)、超乘(跳跃上下战车)、挽强(挽拉强弓硬弩)、夺槊(在马上空手夺枪),十项全能耍了一个通遍,召张浦在旁边观看。
众武士各显神通,卖力表演,确实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之后,赵光义又命军士着重表演射箭,命他们拉曳两石(大约240斤)硬弓。
军士轻松射完后,赵光义得意地问张浦:“羌人敢和这些勇士对敌吗?”
张浦很低调,回答说:“我们羌人弓弱箭短,看到这样高大的猛士,早吓得逃走了,哪里还敢对抗?”
大概张浦的回答很对赵光义胃口,或亦想牵绊李继迁,赵光义封张浦为郑州团练使,让他留在京师。实际是扣留了。
之后,赵光义派冯讷、贾继隆持诏到西夏,封李继迁为鄜州(陕西富县)节度使,但李继迁不接受。
李继迁不接受朝廷的封赏,意味着他又有另外想法了。果然,还不到一个月,李继迁便率一千多骑兵攻击清远军,被清远节度使张延击退。
佐料:吕蒙正是河南人,公元977年,和张齐贤同年中进士,吕蒙正是状元。
《涑水记闻》记载:吕蒙正被提拔为参知政事时,不到四十岁。刚入朝堂,有大臣指指点点道:“这小子也能做参政?”
吕蒙正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其他参政很生气,指着那人追问官职姓名,吕蒙正连忙制止道:“如果知道了姓名,终生不能忘记他,不如不知道的好!”此事宋史也有记载。
还一次,赵光义问吕蒙正出使辽国人选,吕蒙正举荐一人,赵光义不中意。几天间,赵光义连问了三次,吕蒙正都推荐同一人。
赵光义不高兴了,道:“你怎么这么固执?”
吕蒙正道:“臣不是固执,是陛下不能体谅。这人能胜任,他人不及。臣不愿阿谀献媚盲从皇上意见,耽误国家大事。”
吕蒙正直统统指责赵光义,同僚们听到,吓得凝神屏气屏气不敢动。赵光义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的器量,朕不如也!”赵光义能这样评价吕蒙正,也是有度量的!
当时,举朝都很佩服吕蒙正的器量。
吕蒙正不仅有器量,而且有胆量。
有一年元宵,赵光义大宴群臣。喝得尽兴,赵光义沾沾自喜,道:“五代时,生灵凋丧,下有火灾,上有彗星,观者惊恐畏惧,认为天下再没太平日子。朕总揽政事,诸事亲自治理,恰上天恩赐,导致国家繁荣昌盛,可见治理事在人为!”
众大臣纷纷鼓掌赞同。唯有吕蒙正不识时务,起身道:“皇帝所在,百姓聚集,繁盛理所当然。臣曾经看到城外不出数里,饥寒而死者很多,不是都像城里境况。希望陛下从近及远,才是百姓福份!”赵光义听了这话,大为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