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志·资治通鉴】民间牛人苏安恒:三次上疏谏武则天逊位太子、亲贤远佞

            今日读《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的相关内容,认识了武则天时期的一位民间牛人——苏安恒。他以平民身份,不惧触犯天威,两次上书劝谏武则天逊位给太子,一次上书武则天亲贤远佞,言辞之激烈,用语之大胆,实乃千古罕见。

        先来看看他第一次上疏:

        丙寅,武邑人苏安恒上疏曰:
        “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只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
        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廕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馀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傅,教其孝敬之道,以夹辅周室,屏籓皇家,斯为美矣。”
        疏奏,太后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

        长安元年八月二十六,苏安恒第一次上疏。在奏疏中,苏安恒直言不讳地指出武则天已经掌权二十余年。劝谏武则天效法帝舜和周公,顾及母子之情,注重怡养身体,把帝王之位让给太子。再以武则天千秋万岁之后稳定政局为由,请求将武姓诸王降为公侯,分封李氏子孙为王,并择师而教。

        此次上疏之后,武则天召见了苏安恒,赐给膳食,劝慰晓瑜之后送出皇宫。

        再来看看他的第二次上疏:

        五月,壬申,苏安恒复上疏曰:
        “臣闻天下者,神尧、文武之天下也。陛下虽居正统,实因唐氏旧基。当今太子追回,年德俱盛,陛下贪其宝位而忘母子深恩,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
        陛下何故日夜积忧,不知钟鸣漏尽!臣愚以为天意人事,还归李家。
        陛下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极则反,器满则倾。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万乘之国哉!”
        太后亦不之罪。

        长安二年五月初六,苏安恒第二次上疏。在奏疏中,苏安恒言辞更为激烈,直接说这天下是李唐的天下,指责武则天贪恋皇位而忘却母子深恩,将无颜见李唐宗庙,谒先帝坟陵。接着再次建议武则天将政权归还给李唐,并告诫她:物极必反。同时表明自己为国家社稷不惧牺牲的决心。

        面对苏安恒的二次上疏,武则天没有降罪于他。

        再来看看苏安恒的第三次上疏:

          苏安恒亦上疏,以为:
        “陛下革命之初,人以为纳谏之主;暮年以来,人以为受佞之主。
        自元忠下狱,里巷恟恟,皆以为陛下委信奸宄,斥逐贤良。忠臣烈士,皆抚髀于私室而钳口于公朝,畏迕易之等意,徒取死而无益。
        方今赋役烦重,百姓凋弊,重以谗慝专恣,刑赏失中,窃恐人心不安,别生它变,争锋于硃雀门内,问鼎于大明殿前,陛下将何以谢之,何以御之?”
        易之等见其疏,大怒,欲杀之,赖硃敬则及凤阁舍人桓彦范、著作郎陆泽魏知古保救得免。

        长安三年九月,宰相魏元忠受张昌宗陷害下狱,苏安恒第三次上疏,直斥武则天为“受佞之主”,批评武则天宠信张昌宗,张易之等奸臣,迫害放逐魏元忠等贤臣,导致群臣人人自危,钳口于朝。接着再分析天下大势,指出奸人恶徒专权放肆,刑罚奖赏失去公正,将会导致人心不安、天下生变。最后直接质问武则天,一旦祸乱及于朝廷,将何以谢之?何以御之?

        苏安恒的第三份上疏言辞更是激烈直白。这封奏疏直接触怒了张昌宗张易之等人 。张氏兄弟盛怒之下想要杀他泄愤。幸亏众大臣极力担保救助,苏安恒才得以幸免。

        苏安恒一介布衣,却以天下为己任,置生死于度外,三次上疏,直言进谏,毫不避讳地批评武则天的过失,要求武则天禅让帝位,这种勇气,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罕有其匹,足以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苏安恒!真正民间牛人一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日志·资治通鉴】民间牛人苏安恒:三次上疏谏武则天逊位太子、亲贤远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