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桂林米粉

图片发自App

在桂林生活,吃最多的自然是桂林米粉。不管是作为工作日早上充饥的食物,还是作为落单了出现不知道吃啥时的选择,桂林米粉都是最佳的。

刚到桂林去吃米粉,问店家多钱一碗。店员说:“三块五,二两。”我一听,真便宜,不暇思索地说:“那要五两!” 当然,最后没吃五两。因为大家都要么二两要么三两,四两的都没有。所以我说了五两,店员也好,周围听到的人也好,都愣住了。 接下来笔者正经点谈下桂林米粉。

多年前网上有关于米粉的由来的一种错误说法,隐约地记得我初中时好像有本语文练习册上还写了那段错误由来的短文,可见这误传有多么严重。其源头是一个桂林作者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他编造的故事。说秦朝的士兵在桂林一带服役时仿造北方的面条创造的米粉。可事实上,秦朝时还没有面条存在呢!目前考证的史料上最早有关于米粉的记载是出现在元朝时的灵川县志上,里面记载有一村子名为米粉店村。灵川县隶属桂林市,这也说明了米粉在桂林的历史十分悠久。

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感受来说下桂林米粉和广西其他米粉有何差异。首先从米粉的命名上看,广西其他城市也都吃米粉,但不存在南宁米粉、柳州米粉的叫法。因而在众多米粉中,如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钦州猪脚粉、玉林牛巴粉……桂林米粉是特殊的存在,用城市的名字来体现米粉的种类时,米粉就代表了一座城。

桂林米粉和其他米粉的另一巨大不同就是桂林米粉的做法和吃法并不唯一。桂林米粉虽以卤菜粉为主,但还包括生菜粉、汤粉等类别。而从不同角度划分,种类就更丰富了。比如从过去卖粉的方式上来说,走街串巷,肩挑担子,四处吆喝着卖粉的被称作担子米粉,而摆摊卖的就叫摊子米粉。可别小瞧这担子和摊子的差异,正是这二者的不同造就了如今卤菜粉和汤粉的不同。咱们来情景带入下,肩挑担子做生意,不会挑着一桶汤水到处晃悠,自然卖的粉是没有汤的。担子米粉的大量出现要早于摊子米粉的兴盛,这就使不加汤的米粉先入为主。再后来,虽有了摊子米粉,可以加汤里。但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吃米粉不加汤,这一习惯在桂林延续至今,因而桂林本地人里大部分会认为卤菜粉(不加汤)才是正宗的桂林米粉,在米粉吃完时才往碗里加汤。

民国时期,桂林有很多百年的米粉老店,虽说曾因日军的入侵而造成了一度的大迁移,但桂林光复后也有陆续重开的。再后来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卖米粉是走资本主义路线,也就没人卖了。现在的桂林虽然到处都是米粉店,但传承历史的寥寥无几。不过在种类上倒是日益丰富,新时代的桂林人发挥自己的才智,在米粉的创新上有所成就。 与目前大部分店家以顾客为导向的态度不同,老桂林们更希望店家能够引导顾客接受桂林米粉的传统吃法。桂林人希望桂林米粉可以真正的走出去,就我所接触过的桂林人都是说外地的桂林米粉不正宗,不论是在南宁、北京、澳大利亚……在外打拼的桂林人希望能在异乡尝到家的味道。

如今笔者离开桂林有两年半了,仍会想起当初端着碗米粉,蹲在店门口嗦粉的日子。在不大点的米粉店里,挤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坐着吃的、有站着吃的、有蹲着吃的,是那样的热闹,吃着热乎乎的米粉,再喝上一口热汤,嘴里美滋滋的加上浸润肠胃的舒爽,让人获取简单的幸福。我过去常和朋友戏言,吃碗粉也是能悟出些道理的,而我吃了那么多,所以我好多的思想都和米粉脱不了关系。民以食为天,小小的一碗粉亦能撑起一片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谈桂林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