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 孟子 每日28分钟 第十五天

各位同仁早上好。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孟子教齐宣王如何识别人才,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庄子和孔子所讲到的南华九征,九种识别人心的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人才如何使用【2.9】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孟子拜见了齐宣王,说建造一所大房子,您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了榉木,则大王就高兴,认为这榉木可以担任防之栋梁,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然而如果木匠不小心砍削锯木,把大木砍小了,大王您就发怒了,因为小木无法承载大房子,无法成为房子的栋梁。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那么如果一个贤德的人从小学习治国安邦之道,学习四书五经,长大之后想发挥所学为国为民做出一番贡献。大王明确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这样对待人才合适吗?‘姑舍女所学而从我’,那么大王往往是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最对的,所以要求下面的人才要放弃自己的主见来听从自己

这里孟子用榉木的比喻启发齐宣王,要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价值,把人才发挥他的大用,而不是发挥它的小用。所以用榉木做比喻是说对贤能之人,你要像榉木那样大用,还是把它砍小了,让它大材小用。如果君王不能发挥手下人才的优势,那就如同把榉木砍小了,使用是一样的。孟子又说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说我这里有一块玉石在这里,璞玉指的是还没有开发出来的玉,玉含的石头里虽然价值万金,也一定要叫一位卓越的玉匠来雕琢加工,才能把玉展现出来。

至于治国家则曰,孤舍儒所学,而从我则何以易于教育人雕琢玉哉。大王您自己雕琢不了玉石,必须依靠专业的玉匠工匠来做,那么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假如您请来一位贤能之士,您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学问本事,你要听我的,那么这和要求玉将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孟子一直善用比喻,在这里他也用玉石的比喻和榉木的比喻,是引导齐宣王思考如何真正的发挥人才之大用。孔子对此也有类似的评述。

在论语子路篇13.15里,有人问一言而丧邦,有诸?有没有因为一句话把国家给失掉的,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孔子说有这样类似的话,这句话是什么?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这句话是这样的,说我这个人做国君没有什么快乐的地方,唯有一点就是因为我是君王,所以我说的话没有人违抗,那么孔子就认为这句话是挺危险的,为什么危险?

他继续说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说你这位国君的话,如果的确说的正确,没有人违抗违背,当然很好,不亦善乎,但是如果你说的话不正确,却没有人违抗,你的这样一句话不就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啊。但是每个人你的大臣没有人敢违背违抗,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的话你的国家治理不就出大问题了吗?

这一篇也是在讲用人之道。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用师者王,如果你善于向比自己强大的老师,请教,不一定真是老师,但是比你更厉害的高人,你就会成为王者,你就能够赢得天下。用友者霸,如果你善于向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请教,类似于自己的友人,你就有机会成为霸主。

那么用徒者亡,如果你只愿意向给自己低的人请教,你只愿意靠近那些比你更差的人,那么你做事就会越来越差,最终走向衰亡,所以我们交友要教比我们水平更高的人,我们要亲近仁者、贤者、师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水平。

如果为了表示自己的水平,想展示自己的水平,如果过于好胜,只愿意和那些比自己水平低的人交往,那么我们自己就没有进步。

而孔子这位至圣先师,他是非常虚心好学之人,他经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是随时随地的可以向他人学习和请教。

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被认为是周礼方面的专家,然而他每次进入太庙的时候,对太庙中的祭祀礼仪和礼器,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事物都一一认真询问,有人看到孔子每事必问就开始质疑了,孔夫子不是周礼方面的专家吗?那你怎么会每件事都去请教别人?

对于孔子的做法,很多人无法理解,然而别人对孔子每事问的评论传到了孔子耳朵里,孔子回答事理也,我这样恭恭敬敬的请教询问别人,就是一种尊重周礼的表现。中庸有言为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一个真正内心至诚的人才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够充分的开发自己内心的宝藏,而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本性,能够完全开发自己宝藏的人,就能够充分发挥其他人的本性,能尽人之性能够帮助他人开发内心的宝藏。

当我们不断的去除自己心中的私欲与不明,我们做到内心至诚的时候,诚则明,我们也就是在不断开发自己内心宝藏,同时我们还能帮助他人开发他们的内心宝藏,这就是尽其性并且尽人之性。

今天学习孟子给我们的启发是作为一国之君也好,作为一己之长也好,首先我们要开发自己内心的宝藏,这就是尽其性。因为自己是组织最大的人力资源,也是最大的心理资源。此外我们一定要广纳天下之贤士,同时帮助他们开发内心的宝藏,这就是尽人之性。

一家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往往是因为企业创始人的个人能力超强,然而一家企业之所以无法做大,往往也是因为企业创始人的个人能力超强。如果一家企业仅仅依靠老板疲于奔命的奔波,事无巨细的过问,那么这家企业就很难做大。因为一个人再能干也存在自己能力上的局限性,唯有将大家的积极性,将大家的大我都调动起来开发出来,才能实现人才的聚合效应。

所以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打造组织能力,让领导者团结各种背景,各种特质的人才,人尽其才,相互成就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激发每个人心中的大我让每个人内心的宝藏充分开发出来,这就是我们一个组织的最重要的事情。好,谢谢各位的聆听,我们明天再会。

接下来请方子老师为我们剖析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错知错见,解决一个当下的问题。

各位同仁伙伴们,来自上海的一位同仁,他从事的是餐饮行业,觉得与人打交道太难了。我们来听听他的困惑。

老师好,我来自上海,从事餐饮行业,刚刚学习没有多久,也看了许多的分享,没有做过深刻反省,还是觉得有很多人对不起我,感觉前段时间我们店里比较忙,可能是因为太忙了,对客人服务的没有很到位,然后客人就投诉我了,投诉我们经理那里去之后,然后经理就过来把我给批了,让我给客人道歉,然后我给客人道歉了之后,经理又说我了,但是我虽然道歉了,心里还是挺委屈的,心里总是觉得自己已经在努力的在做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满意?比如说我的家人还有跟同事之间相处的问题,我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在好好的去认真对他们了,为什么他们还总是这样那样子的,觉得我这样做的也不好,那样做的也不好,总是在针对我挑我刺一样,心里很不舒服,心里也有点烦,为什么人不能将心比心,不能换位思考呢?我也不能完全都是对的,但是他们两个就没有一点错,总是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挺烦恼的,就觉得跟别人相处时间还很累的事情。

这位同仁有那么难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顺一下这个问题,解除我们心中的困惑。首先有这样的一篇经典的文章叫眼神竞争力。当时读的时候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天我在这里给您分享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元宵节我赶去老远见几位很近的朋友,然后在一家很好的酒店吃了一顿很糟的午餐。我们点的5个菜,花了2个小时才上齐,在牢骚之余,大家自然忍不住将中国的酒店与欧洲的同行做个比较,结论当然很简单,月亮还是国外的圆,东道主是一位企业家,喜欢刨根问底,他一定要追问国外的月亮到底比我们圆在哪儿?

一位朋友说,咱们酒店的硬件宽敞明亮却缺乏品位,而且建材粗糙,说不定还是豆腐渣工程。至于软件也就是服务,人家英国都是40岁以上才做逝者,哪像咱们都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才当服务员。

说到这儿,这位朋友还特意站起来,分别模仿洋人和国人端盘子走路的样子,逗得大家笑个不停。东道主继续追问国外的酒店到底比我们好在哪儿?有人说国外的服务生都是靠小费生存,有了小费的现场激励,他们做什么都特别卖力气。有人说国外的服务非常标准化,即便是刷盘子的留学生也都做得有模有样,不至于像这家酒店服务员不少,却显得乱糟糟的。正说到这儿,一位服务生走过来倒茶,我们就趁机威胁他,如果再不上菜,我们就结账走人。

这位服务生轻快的回答,好的,我帮你们催催,这句话大家都乐了,谁都知道这是一句标准的客套话,把你搪塞过去而已。校后我问你们刚才有谁观察到这位服务生的眼神,大家摇摇头,我说他的眼神中没有殷勤,也没有歉意,甚至没有专注,他只是把水倒进杯中,完成这份公式而已。

他的眼神中没有热情,更没有光,因为他不喜欢这份工作,考验我们这些嘻嘻哈哈的顾客,酒店可以花钱盖大楼,建规章礼纪律,训练服务生的站姿、坐姿,调教他们的雨声、笑声,除了手脚麻利服务生,还要学会动脑,能够针对各种情况拿出聪明的应对方案,但是要创造流连忘返的客户体验。

除了用手和用脑,还必须要用心,而衡量其用心程度的指标就是眼神。作为顾客,你走进一家酒店的时候,用不着在意服务生的姿态,语言微笑时露出的几颗牙齿,只需留意他们面对你的眼神,您就能判断这家酒店的服务质量。比如我多次观察促销员的眼神,当你走向他们的地盘时,你看到的是一副期盼的双眼。当你转身到隔壁,相送的往往是一束冰冷的目光。

他在想难道你去买其他厂家的电器,还要我热情欢送你啊,在那里,你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忽冷忽热的待遇,于是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香格里拉饭店的服务生,在他们的眼神中总有那么一份热情与专注,一份因服务而快乐的淡淡的光彩。即便你偶尔穿得寒酸一些,在酒店都留一会儿,你也可以相信在你转身离开的时候,身后仍然是温暖的注视。

作为酒店主管或者范围更广一些,作为服务企业的经营者,你也有类似的感受,一句话,眼神就是竞争力。有的顾客拒绝再次光顾,他们给出的理由可能五花八门,但我确信他们一定是在与你员工对视的某一瞬间感到了冰冷或不屑。想想我们自己有谁没有遭遇别人白眼的经历,如果不是经过专门训练,我们没人可以掩饰自己的眼神,眼睛就是心灵的窗口。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具备与生俱来的感受和分辨他人眼神的能力,我们想要拥有这样的眼神,只需要从心开始就行。

这篇文章还有后半部分,以后有时间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曾经有一位老同学分享过这样的一段经历,他说他早上开车出门,在小区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位母亲从另外一个方向带着小女孩过马路,其实那位母亲和小女孩离路口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位同学稍微一提速过去的话是正常的,但是他却踩了刹车,然后摆摆手让这对母女先过去了。母亲带着女孩经过他车的时候,小女孩转过身来对他招手微笑,表示感谢。这位老同学说,我好像第一次看到了天使的眼神,一个小女孩带着一份感恩心对我微笑着挥手,那个场景就是太感人了。我只是踩了一脚刹车,收获的却是天使一样的微笑。

这位同学能够触动他的不是这个小女孩长得好不好看,而恰恰是他的眼神,而那个眼神源于一颗纯粹的心灵,发自内心的一份感谢。所谓相由心生,有怎样的心就会有怎样的相。我们的余色婉容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一颗心。

说到餐厅工作,这位伙伴,你和大家有那么多的矛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定在自己的脸上经常带着一些不大好的气色,为什么会有不好的气色?源于在心中有过这样的错知错见。作为服务员,我们只把我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反正念头别人看不见,一度认为即便有懈怠抱怨等等念头,别人看不见,这是我心里的一些事情,但是不要忘了相由心生,虽然信任的念头他人看不到,但是由这些念头生发出来的气色及眼神是看得见的,所以我们内心真实的世界是掩藏不住的,都会流露出来的。

我们说知行合一,那什么是知行合一?有怎样的知就有怎样的行,有怎样的行就有怎样的果。所以如果结果不好的话,意味着我们的行为不好,行为不好反映了我们知的层面不够,也就是起心动念上还存在着问题,树立正知正见,要在起心动念上对他人好,有了这样的知,必有相应的行,必然有更好的结果。我们只有在知上,也就是在心上用功,在心上去除错知错见,树立正知正见,才能走出困境,超越自己,心上一小步,行上就是一大步。

卡耐基说,人的心灵之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除非他自己愿意打开,别人没有任何办法,只要愿意,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真诚的心去鼓励和链接,一颗又一颗的心。今天的错知错见是作为服务员,我只把我该做的事做好了就好了。反正念头别人看不见,正知正见是在起心动念上对他人好,有了这样的知,必有相应的行,必然有更好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日成长 孟子 每日28分钟 第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