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4夜读《中庸》

《中庸》第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远是疏远,离开。孔子说,无论什么伦理道德,什么法律法规,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为了实施某种道理而忽略了人的感受,背离了人性的基本,那么这种道理就是狗屁,是不可以称之为道理的。

《诗经》中说,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砍树呀砍树,离标准和规矩不远。砍树做什么呢?做斧头的手柄。拿着有柄的斧头去砍树做手柄,感觉上应该不会出太大偏差,但是如果斜着眼睛用余光去审视,被砍的树木和斧柄之间还是有很远的差距。

所以,受过教育,懂得道理的贵族官员,会以符合人的标准,体谅人的感受,满足人的需求来治理人民群众。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犯了错误不怕,改正了还是革命好同志,所以人犯了错,给予训诫和教育,并不是为了惩罚他,一旦他改正了错误,立刻就停止惩罚。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子说,如果懂得了“忠恕”的道理,就距离中庸的境界不远了。那么,什么是忠恕呢?忠,是做人诚实,做事尽心尽力;恕,是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去体会他人,原谅他人。具体来讲,就是如果一件事情,自己不愿意去做,也不要强加,强迫他人去做。

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做人的低境界。高境界是,“己不欲,亦勿施于人”。自己喜欢的,乐意的,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也不去强迫他人接受。有时我们犯的主观错误,恰恰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强迫他人去接受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0384夜读《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