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原拾遗 第十四期 豆腐 大豆腐 干豆腐

呼啦啦,化学生满血回归,这期主要讲的是豆腐。

听着铁锅中豆腐汤咕噜咕噜地作响,灶下填了一把柴,燃烧的火焰舔着锅底。就听到豆腐在锅里咕咕作响,那一色的清白在一把通红的辣椒丝后,汤汁变得鲜亮浓厚,快火出锅撒上翠绿色的葱花。

哈哈哈,是不是口水都快出来了,这是我在家做豆腐菜时的秘诀。那么接下来化学生就和大家说说豆腐的门道。


鲜亮的麻婆豆腐

说起来也巧,本化学生亲自参与过豆腐的制作,那是我特别特别小的时候。不过现在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逐层剖析做豆腐的奥秘。

做豆腐第一步,泡豆子,通过让豆子吸足了水份,豆子整体变软,便于研磨,豆子中吸收的水份相当于增塑剂,在黄豆组成的高分子线团中添加了足够的自由体积,使豆子变软。豆子表面的磷脂皮会因为豆子整体的膨胀,最终涨破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拿筛子滤去。

这是豆子还是黄色的,粒状的。第二步,拉驴上磨,鲜榨豆浆。泡好的豆子会加入石墨上端的开口处,石墨下端是固定不动的,上端被带着眼罩的驴儿一圈一圈的拉着,说白了,这如同一个螺纹旋入和旋出的问题,在石墨旋转的过程中,黄豆由于自身重力,不断落入石磨中。真正不断让粮食进入的石磨中的主要原因是,石磨表面的刻画的沟槽,从石磨眼到边缘处,沟槽逐渐变窄。这有点和塑料挤出机类似。


磨豆腐

在磨好的豆子汁水现在勉强可以叫做豆浆了,磨好的豆浆内部粒子已经接近纳米级别,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同样因为豆子颗粒尺寸变为纳米级别,他的发光会由于纳米区域独特的性能而发生改变,整体豆浆变为白色。这时的豆浆喝不得,生豆浆毒性很大。

需要经过大锅熬煮,在上锅之后,豆汁的煮沸过程中,自然而然豆浆内部的纳米粒子由于表面能原因而发生团聚,黄豆纳米粒子表面含有丰富的有机官能团,在加热过程中,整体水份不断减少,活性官能团由于相互之间分子距离的减少,会增加碰撞的概率,也就是说,豆浆熬煮的过程中,整体黏度会不断增大,这时要提防靠近锅壁的豆浆,由于热传导速率的差值,会在锅壁产生较高的温度,为了防糊锅,需要搅拌。

煮好的豆浆,亲,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液凝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怎么变成大豆腐尼,还有一关,通过加入卤水,卤水中含有丰富的钙镁离子,胶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胶体粒子表面会含有相同电荷的官能团,而抑制各个粒子之间相互团聚,通过加入离子,破坏了这张电性,导致沉积凝聚开始发生。这时候就形成了所谓的水豆腐,或者豆花啥的,具体得到的豆腐软硬程度要看加入的固化剂是啥了。

在木板的压力下,水份逐渐析出,在打开盖子的时候,一块雪白无暇的大豆腐就做好了。喜大普奔,前后十来个小时,从挑豆子,泡发,磨豆子,煮豆浆,去水,压制,切条。一块雪白的黄豆纳米粒子水凝胶就送到了你的手中,而且一条仅仅要你1.5,你买不来吃亏,买不了上当。真正的物超所值。

咳咳,跑题了。

总之,上述豆腐过程本化学生亲自参与指导设计实验,难免有所不足,请各位导师批评指正,点赞较多后下一期免费送豆腐食谱一份,是不是很诱惑呢?

好了,本期到此结束,下期再见。

紧急的化学生绝不认输。

你可能感兴趣的:(雪原拾遗 第十四期 豆腐 大豆腐 干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