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论痛风

“追溯”痛风

痛风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时期可以追溯到宋元以前的中医文献。查找现存的中医文献,最早记录痛风一词的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在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中痛风被定为“痹症。”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就有关于痛风(gout)临床表现的记载,但是具体由什么原因引起却一无所知,13世纪才开始在针刺、放血、冷敷等方式进行尝试治疗。目前在西医中的解释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嘌呤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引发。

痛风症状

痛风的首发症状都是表现为单关节炎症,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感不断的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或被老虎咬住一样,难以忍受。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如果痛风长期发作可导致关节变形,影响正常生活。在严重者,可引发肥胖症、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肾结石、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痛风治疗 

“痛风就像定时炸弹一样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直带给患者不安的感觉。”目前治疗痛风的主要方式为服用止疼药和降尿酸药。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不能治疗病根。降尿酸的药物可以缓解尿酸高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但是药物的副作用极大,会加大肾功能损伤,痛风还是会发作。

而且痛风在高尿酸血症患者里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尿酸高患者也不会得痛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统计1.3亿高尿酸患者中,10个尿酸高的人只有1个得痛风。所以那些尿酸不高还患有痛风的患者会有些不知所措。

中医治痛风

肾为五脏六腑之根,人体气血阴阳皆系于此,肾病则津液不通。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称作肾的气化在正常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宣降,三焦的决渎,膀胱的开合等共同作用,清者运行于脏腑,浊者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肾脏正常,津液输布和代谢正常,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肾脏出现问题,蒸化功能失常,会发生膀胱开合不利,尿少、尿闭等现象,使体内的浊邪积聚之物排泄不出去。

假设每天身体产生5克嘌呤结晶,而肾脏只能排出1克,在体内血液中就会多出4克嘌呤结晶,在关节等部位沉积就会发生痛风病。然而如果体内产生5克嘌呤结晶,肾脏每日能排出10克,体内血液中的嘌呤结晶含量很低,就不会产生堆积,更不会形成痛风!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尿酸很高终生也没有痛风,有的人尿酸不高而有痛风。所以只有改善肾脏代谢问题,恢复肾脏机能,从根源着手,才能将痛风“连根拔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医角度论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