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

听了曾琦教授的课之后,挑战惰性知识的唯一方法就是将知识网络化,现在我就以地理为例,谈谈将知识如何网络化?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是亚洲及欧洲,现在我就以亚洲为例,谈谈地理知识的网络化过程。

首先,从地理位置出发。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

1、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亚洲北部的气候怎样?人口怎样?种植业怎样?工业怎样?河流怎样?人们如何解决生计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以及教师的不断引导,知识之间逐渐就会建成一种联系,让知识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多次思考之后,学生不需要背诵,就能记下知识!南临印度洋,亚洲南部的气候怎样?人口怎样?种植业怎样?工业怎样?河流怎样?人们如何解决生计问题?东临太平说洋、西接欧洲,问的问题应该和前面的着不多,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做一个全面的回答。

北临北冰洋,我们可以联想到亚洲北部气候寒冷,降水稀少。北冰洋在北极圈内,冬季光照时间短,夏季太阳高度角太小,所以气候寒冷。这里虽靠近海洋但气候寒冷水的蒸发量小,所以降水稀少。

人口怎样呢?人口肯定稀少,原因是气候寒冷不适合种植,海湾冬季封冰不适合贸易,无法生活。

种植业怎样?“冬季长夏季短太阳高度角小,光照不充足,光合作用不强,农作物低矮且子粒又少又小,不适合种植业。不仅光照不足,而且气温较低。这完全不适合种植,所以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种植业。

工业怎样呢?工业要发达,必须要市场,包括当地市场和海外市场。当地市场谈不上有,因为人口稀少,购买力差。海外市场也没有,因为北冰洋常年封冰,有货也送不出去。有人会说,用火车运么,但是,自从航海大发现之后,世界上最廉价的货运方式是海运,用其它方式运,成本高,商品没有竞争力。那里都是冻土,修建铁路公路是不可能的。

河流怎样?冬季来自上流的河水全部封冰,而且越积越多,可能会漫出河堤,夏季气温不高,水气蒸发较少,大河两岸地区几乎全是沼泽,无法通行。

人们如何解决生计问题?这里不能种地,也不能放牧,也不能做生意,所以只能以打猎和捕鱼为生。

其他的我在这里不说了,反正跟上面差不多,海陆位置将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让学生发挥想像的翅膀,尽情地在地理的海洋里邀游。

2、纬度位置。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候,不同的纬度气候不同。亚洲由于南北跨度较大,所以气候复杂多样。记住某一地区大致的纬度位置,就可以更容易推测出这里的气候类型,人口分布,农业生产等等。比如亚洲南部,这里靠近赤道,阳光肯定充足,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人口也比较稠密。地处中纬度地区的人比较多,这是为什么?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人口较少,这又是为什么?

3、半球位置。亚洲在北半球,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北半球的四季是怎么划分的?等等这些问题。

其次,地形地势。亚洲的地形复杂,所以他的气候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匀,农作物种类复杂。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是流向是怎样的?哪里的气候主要是高山高原气候?通过对地形地势的充分联想,学生可以总结出许多地理知识,可以减少大量的背诵时间。

总之,讲地理,我们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出发,推测出很多知识来,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使知识网络化,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背诵时间。沿着这种思路讲地理,学生逐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好多知识教师不讲也会,学生不背也能答上,而且也学会了自学地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