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

办公室小女孩会时不时地带点小零食来吃,有时带坚果,有时还水果,她今天带了巧克力糖,外面是巧克力,里面是硬糖,我放进嘴巴就咬起来,三下两下就吞到肚子里了。

小女孩说:高姐,你吃东西好快,这种糖放在嘴巴里慢慢品才更有味的呢。

正在处理事情的我,才想起我刚刚干完了一块糖,嘴巴除了甜腻味啥也不剩。

小女孩的话让我思忖了一翻,的确,我吃东西的习惯一直是快节奏,吃饭也是,以“吃完”这个动作为主,动作干完了,就表示任务完成了,至于啥美味,很难得去细细品味。

我这个习惯是小时候养成的。家里兄妹多,父亲又比较暴躁,特别爱在吃饭的时候唠叨我们兄妹几人,有时我们未顺他意,他就一筷子打过来,为此我哥吃了不少苦,我们为了躲避挨打,想着赶紧吃,吃完下桌,有时光顾着把饭给扒到肚子里,菜也会忘记吃,然后就完成一餐的任务了。

正是因为兄妹多,家里有东西大家抢着吃。有一次,父亲到浙江做生意回来,带了几块面包,我和二姐一人一份,二姐把面包拿到手就吃完了,而我不舍得吃,藏在抽屉里准备第二天吃。

等我高高兴兴去抽屉拿的时候,发现面包早已不翼而飞了,我哭着向母亲告状,她老人家不但没安慰我,反而怪我自己不及时吃了它。

小时候的烙印一直潜藏在潜意识里面:那就是有东西赶紧吃,不然就没了。

而我女儿和我是完全相反的,每次吃饭,她是细嚼慢咽,吃得又很优雅,而且有好的东西会分几次几天几个月去品,有时甚至会让好东西成为珍藏物。

很多研究证明,能够延迟满足感的人,控制力更强,生活更幸福。

有一项研究叫“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实验者给小孩一个棉花糖,说我现在要出去一下,如果你能等到我回来再吃这个棉花糖,我就会再给你一个。所有小孩都喜欢棉花糖。有的小孩能克服暂时的欲望等一会儿得到更多,有的小孩忍不住就把棉花糖吃了。

结果过上很多年再看,那些当初忍住没吃棉花糖的小孩,不论学习成绩还是生活质量都比那些忍不住的小孩要好很多。

这一研究让很多人有愧疚感,因为控制力差,不能延迟满足感的原因。而有一本书叫《理性动物:进化让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里面给出了更有力的证据,说不能延迟满足感还和环境有关。

作者用“生命使”理论诠释,说有些动物环境好,比如大象,它没有天敌,而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生育也很少,所以是慢策略,而有些生物本来就寿命短,它就必须在有限的生命里赶紧生,所以它执行的是快策略。

后来有人重新做了一遍“斯坦福棉花糖实验”。这一次实验人员还是跟孩子说如果你不吃等我回来就再给你一块糖——而不同的是,这次有的分组里实验人员回来说哎呀对不起,我搞错了,没有第二块糖了。经历了这种失望的孩子,再给他做一遍棉花糖实验,通常三分钟就不等了。(我应该是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孩子能不能延迟满足,不仅仅跟孩子有关,也跟环境有关。

作者总结,一个孩子能不能延迟满足,关键在于稳定的家庭,家庭稳定,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能推迟享乐,而有些不能延迟满足,实则身上背负了环境和基因的枷锁,能够战胜自己的就是英雄。

我要努力成为那个英雄,延迟满足,活在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延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