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悟道】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今天陆续读完这本书,我内心一阵惶恐:我是什么类型的父母?我的孩子是什么类型的孩子?推己及人,作为老师,我在班级的角色是怎样定位?班里学生又是怎样定位?

这本书讲的是一只河鼠发现小伙伴蛤蟆的状态不好,碰巧看到一则心理咨询的广告,就和小伙伴鼹鼠、獾一起带蛤蟆去看心理医生,而蛤蟆也因为几次与众不同的咨询而不断改变心态,最后突破自我的故事。

故事中的几个主人公各有各的不同性格:獾,总是一副说教得样子。它喜欢和别人讲道理,而且振振有词。因为和蛤蟆的父亲是好朋友,所以总以长辈的身份自居,在蛤蟆面前“指手画脚”。河鼠是一个可怜的家伙,它被鼹鼠救下并收留,所以虽然它多次想反抗鼹鼠,但还是不敢方面反驳。鼹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角色,它善良、睿智,但却总喜欢否定河鼠。

最重要的主人公:蛤蟆先生。曾经的蛤蟆先生是一个内疚、自责爱否定自己的家伙,虽然它也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看到的只有自己的缺点。即使是当獾提议让他辞去校董的时候,它十分的不乐意,但它仍有那么一丝准备答应獾的念头。因为几次的咨询,让蛤蟆找回了一些自信与勇气,尽管它最后仍不敢面对獾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但起码它运用留言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想法。

其实,小说里影射了多少人呢?反思我们自己,你是一个怎样的父母呢?通过阅读此书,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挑剔型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容易否定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成长,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否定的人格。故事中的蛤蟆也有这样的影子。它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习惯去否定自己,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在面对獾的各种指责中,它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书中还给我们介绍了人生坐标: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如果当一个人真正能体会到“我好,你也好”的时候,说明他真正的在不断成长。请注意,这种好的状态是日趋成熟的,并不是一个定格,我好,你不好的人,应该是獾这样的,觉得自己样样高人一等,以否定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成就。而我不好,你好的状态就是蛤蟆。它会自我否定,然后自责。比如:同样是打车,如果是“我好,你不好”坐标类型就会各种谩骂司机,觉得司机不能去约来接,就是司机犯下的天大的错。而“我不好,你好”则会觉得是自己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被司机遗忘?不是司机有问题,而是我的错。一般情况这种状态的人更加会抑郁。

通过此书的阅读,我重新反思自我的成长,以及自我对待孩子和学生的一些做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悟道】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