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考

        2021年8月9日,星期一,忙完一天的琐事,晚上继续阅读华应龙老师的《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三辑的最后四小节内容160—177页:“教之至善在唤醒”、“微笑的沈勇”、“心到功自成”、“悠然的心态,智慧的提升”。细细品味四节中的每句话,感觉都想把它抄下来,现摘录自认为经典语句和大家分享:

      是的,人与人之间智力水平有差别,原因可能是有些人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

      沈勇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笑声,就算出现一些插曲儿,他也总能微笑的应对……面对如此繁杂的工作,他还能保持饱满的精神和标志性的笑容,我十分钦佩。

        在学校里,她一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学生毕业后再回到母校,一定要见到她才肯离开。

        让经典的课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教书的人不读书,是教不好书的。

          创新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创新者只有坚定不移经过一番寒彻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才能实现。

        年轻教师要想获得专业成长,必定要在专业劳作的过程中不停的思考探索,这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应然状态,也是一个精神发育的必然过程,其间,定向思考、环境氛围、悠然心态和长期坚守都是不可或缺的。

        他把儿童当成每日教学情境中的伙伴,视他们为在庄园中休闲共游的朋友,这样的教学心态不但促进了儿童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教者自身数学精神的茁壮成长。

        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积极运用教学智慧,既教且思,边教边思,或者教后再思,或者先思后教,“谋定而后动”。我们要用理性思考的光辉照亮教学行为的旅途,实现实践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专家学者型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她和学生之间发生了很多温暖的故事……,

      老师能走入学生的内心,在学生的生命里烙下痕迹。

       

        我的思考: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在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还是在压抑学生的聪明才智?如何让经典的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创新和微笑吗?我们经常思考、反思、探索自己的学科教学吗?我们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吗?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视学生为伙伴、为朋友、还是为“部下”、为敌人呢?毕业的学生经常回母校来看我们吗?我们一直在让学生读书,我们有多少老师还在坚持读书呢?毕业后登了这么多年讲台、当了这么多年老师,我们和学生之间发生了多少温暖的故事呢?学生从我们的生命里“经过”,我们在学生的生命里烙下痕迹了吗?

        这“十问”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