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教学法

      “五重教学”法是一代语文教学艺术大师于永正老师提出来的,来自于他的教学实践。“五重教学”法即:重感悟 、 重积累、  重迁移、  重情趣、  重习惯。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学习感悟为下一阶段学习的起点是突出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方面。课堂上,无论是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声色俱佳的多媒体辅助,都应以学生的学习感悟为中心。若教学出实效,“何妨吟啸且徐行”。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悟每一个阶段。只有感悟透了,领悟深了,才能将学习内容真正地消化吸收,才能自如地运用于习题、测试、语言表达及生活实践中。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正与日常饭菜之于身体的营养一样,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过程。要重视日常每一段、每一篇文字的阅读、朗诵、感悟、内化,每一次的点滴累积都是将来厚积薄发的微量元素,不可或缺。语文学习要有选择地广泛阅读,要坚持不懈日日诵读,要读进去,反复读,有感悟地领会。一日、一月、一年可能未见明显成效,但实际已融入你的血液中,你的身体里,牢固地成为你涵养的一部分。读书之人自有书卷气,行为举止及谈吐表达莫不显现!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学习不是独立的,先前学习的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和前提,后继学习是在先前学习的联系中进行的。因此,迁移现象在学习中是时刻存在的。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会一个知识点,要能举一反三地运用到相似的知识结构。要能掌握方法、活学活用,类比迁移,方能学有实效。例如,开始学习比喻句这个知识点,不能单个地理解某一个句子或例子,要搞清楚比喻句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结构特点,是用不同类的常见的事物来比喻不常见或新接触的事物。透彻地理解了比喻句的所有这些特征,才能迁移运用到其他任何一个需要比喻的事物,这才是学习的真谛和实效所在。

      于永正老师深得创设教学情景的真谛,并成功地运用于课堂教学。《翠鸟》、《草》、《小稻秧脱险记》等一大批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而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教学情景,能够营造出特有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创设情景展开教学,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联系、激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和教学的生活化。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即生活,自然降低了畏惧心理和理解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习惯,词典解释为“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习惯是在特定环境中长期养成的,一旦形成是相对固定的。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人受益终生。孩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家长、学校、家庭要多方协作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孩子阅读、写作、文明交际等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了丰富的词汇积累,课堂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五重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一座丰碑、一座高山,是经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必能使小学语文教学之花蓬蓬勃勃、茁壮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重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