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民同建合作社,携手迈进富裕村——赴湘西州永顺县调研团开展问卷调查

【湘潭大学8月14日电】

(指导老师:龚鑫张瑜,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张慧婕)

农业合作社,指农村流通领域撮合成交或直接组织农产品交易,以迎合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需求,在厂商和农民,城市和农村之间筑起金色的“经济桥梁”。为进一步探索农业合作社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村民对合作社的了解,8月12日下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新场村凉风洞发放纸质问卷,开展问卷调查。

为保证数据样本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真实、可靠,此次调查面向新场村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就农业合作社的宣传、组建、作用以及发展方向等提出相关问题。发放问卷时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耐心地为村民们讲解问卷内容,受访者积极配合,最终获得了数量可观的有效问卷。

(图为团队成员为村民讲解问卷)

通过“您是否参加过农业方面的培训”、“您所在的村、镇、乡是否组织过农业合作政策宣传活动”、“您认为本项目实施后是否带动了该地贫困人员的发展”、“您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合作社发展路径吗”等问题,调研团了解到新场村村委会定期组织村民们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政策宣讲,指导村民学习先进生产经验,引领农民读懂政策、用好政策,力求将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传递给每一个村民。

由于地处深山,适宜种植的区域小,新场村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主要为集中村内可用耕地,以合作社为单位共同经营,政府针对有意向、有能力的村民进行专业培训并派专业人士帮助其选择种植(或养殖)品种,不断跟进培育状态。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种养合作社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非合作社成员很难了解到相关动态,因而合作社也会流失一些潜在的“合伙人”。

团队成员与受访者交流了解到,新场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由一名返乡退伍军人带头,村民自发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国家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成立之初最大的困难——资金问题得以解决。当然,在合作社后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少不了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比如莓茶和烟草的种植,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下乡指导,每年还会组织村民去长沙、岳阳等地参加免费培训,带其参观当地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学习经验。

(图为调研团与受访者交谈)

新场村在在乡村振兴开局第二年通过“村社合一,产业兴旺”乘上致富的快车,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新思想的引领,新技术的引入,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变化。党民同建合作社,携手迈进富裕村,党建引领下的新型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丰富了村民致富的手段,为村民们开创美好幸福生活注入了鲜活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党民同建合作社,携手迈进富裕村——赴湘西州永顺县调研团开展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