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

        如果我问中国历史最早发源的地方是哪里,问十个人,有九个人都会回答,是在洛阳和关中,还有一个,是没上过学的。这是一个不用经过思考的回答,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答案,但是如果我问洛阳和关中为何会成为古代人民生活的聚集地,那或许这十个人中,就没有一个人说话了。洛阳以及关中成了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当然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它是由当时的各项因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决定的结果,那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也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段时光基本上已经不能被称作历史,更像是一段神话,一个民族生活在中原这片大地上,在这片大地上,产生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在这里最早的人民天人交战,普通平凡的人类与一些牛鬼蛇神对抗,最终赢得了这片土地,他就是中原。

          中原笼统可以分为四个区域,他们是关中,河东,河南,河内。在最早的时候,人们会居住在哪里呢?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地形,关中是他们之中最大的,也是最封闭的,在当时关中空气十分湿润。听上去感觉似乎不错。第二个就是河东,河东的面积不算小,它的地势相较更高,并且气候也比较干,比较冷。第三个地方是河内,河内非常的广阔,也是这四块地中最低的一块,它的气候也十分的湿润。河南的面积最小,有两条河是最湿润的一块。那么从这些因素里选择,我们的老祖宗们选择了哪一块地呢?说法一定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认为应该在封闭的关中,或者在地更小一些的河南,不过你一定想不到,最终,我们的老祖宗们选择居住在河东这块土地上,这块干切冷的土地上,一开始我也没有想明白,后来才明白,原来当时的河南关中以及河内市湿润,但是太湿润了一点,没错,当时这三块地居然都是沼泽,根本没法住人。所以河东就以绝对优势取胜了。

        不过这时代是会变的,等到这三块地水退下去,他们就又恢复了竞争力,这次呢我们的老祖宗的要求也变高了,如今他们学会了公众,就需要开始搞水利工程,于是唯一拥有两条河的河南,这次获胜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老祖宗们的需求又变了,他们需要量产粮食。那样产粮食就需要很大的地,于是河内又应了他们的要求,第三局河内获胜了。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流逝,终于到了秦朝,秦始皇打下天下之后开始建都,剪都是一件大事,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首先都城在一个国家的版图中,不能太偏僻,否则很容易失去对国家的管控力,其次,不同种类的朝代可以选不同种类的地形来建都城,战斗能力强的朝代可以选四面楚歌型首都,文文弱弱怂包朝代可以选易守难攻型首都,像秦始皇统治的秦朝这样战斗力超强的朝代,当然就选择了四面楚歌型的首都,没错,他选了关中,山上有各种的山容,需要不断的武力防卫,并且还是要时不时的去镇压一下西荣,要是不身怀一些绝技,根本就不敢选择关中做首都啊,除此之外,因为关中在秦朝当时的版图中有一点偏僻,于是秦始皇就造了许多大陆,这样就连通了他的国家,解决了国家偏僻这个问题。还有一些除了秦始皇之外的皇帝,他们选择了关中做首都后,为了不让自己的都城。显得太偏僻,于是他们就往西扩张,就如十分有名的汉武帝,她一下子把她的版图扩大到了新疆那一边。这样就没有人会说他的都城很偏僻了,这不就到中间了吗?而洛阳是一些比较文弱的朝代的专配,就比如说宋朝。因为如果国家的武力不行,那就只能搞艺术以及文化了,宋朝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来到洛阳做都城的朝代,多少都心里有些虚  ,因为他们抵御外敌的能力基本上都比较弱,所以只能借助洛阳的地形来防身。可是我们知道到元明清着三代的时候,都城都已经偏离了中原,不在中原里了,当时中国的版图又变大了,所以,还是为了让都城不要偏,中心也就往南边和北边偏移了。我们知道,如今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北京,这就是偏移后的结果,偏移之后,中原相当于被冷落了。于是发展也就走了下坡路。

        中原的衰弱可惜吗?我个人认为是相当可惜的,因为中原一直是中国最为中庸的一片地区。北边的人们太粗莽,而西南边的人又太文弱了,无论我要哪一边,偏都是不太好的。在宋朝以前,每个人的文武都是十分平均的,在当时有一句话叫出将入相。一个官员他出去就可以打仗,回来就又是一个文管,非常均衡,不会像如今一样,南北的分化如此严重。那么中原难道就没有机会了吗?他的出路在哪里?不得不说,中原的出路还真不太好找,工厂搞不得,农业不赚钱,旅游业不红火,但是如今的世界格局去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今中美两方剑拔弩张,无疑是世界新闻的焦点,美国甚至已经在搞一些小动作,廉洁的理与中国临海的国家,企图用他们封住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 这不是要摔了中国的饭碗吗?中国当然也不会任他欺负,水上不行,那就走路上,于是,古老的丝绸之路又被现在人重温了,而联通南边与西北,中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所以如今中原的机会又一次到来了,这是一种励志的反哺,中原孕育了这片古老的文明,于是,这个文明又要反补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归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