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影响力的武器
>> 凡事都应当尽可能地简单,而不是较为简单。
>> 固定行为模式
>> 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类行为原则认为,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因为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
第2章 互惠
>> 面对接受的善意,我们感到有义务要偿还;而这一规则带来的另一后果则是,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便觉得有义务也退让一步。
>> 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那我们就置之不理。
>> 善意自然应当以善意回报,可对销售策略却没这个必要
第3章 承诺和一致
>> 一旦主动作出了承诺,自我形象就要承受来自内外两方面的一致性压力。一方面,是人们内心里有压力要把自我形象调整得与行为一致;另一方面,外部还存在一种更为鬼祟的压力,人们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
>> 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轻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 他们希望参与者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一旦作了,就没有借口可找,没有退路可选
>> 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
>> 它能叫人当场顺从,但却不大可能带来长期的承诺感。
第4章 社会认同
>> 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 群体的吸引力太强大啦
>> 驱使信徒们宣扬其信仰的,并不是先前的确定感,而是一种逐渐扩散的怀疑。
>>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 多元无知效应
第6章 权威
>> 大部分“老师”都会把折磨施加到可用的最大限度。
>>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
>> 种压力来自听从良心还是命令的冲突。
>> 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
>> 我们觉得一样东西看起来大些,不一定是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愉悦,而是因为它很重要。
第7章 稀缺
>>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
>> 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 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
>> 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尾声 即时的影响力
>> 外界环境的错综复杂超出了我们心智器官的处理性能
>> 在下决定的时候,我们越来越难于对整个局面加以全盘考虑了。为解决这种“分析瘫痪”问题,我们只好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环境中通常靠得住的单一特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