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生命教育

黄昏,和妈妈一起散步,暮色四垂,晚风清凉。爸爸打电话,因为检查结果良好,轻松的表达给他,他却忽然郑重:要牢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生命与健康都是第一位的!

这样的话,估计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却未必像父亲这样郑重的说出来。可是,六十多岁的父亲真的说给四十岁我听,却一时潸然。

哪个儿女不是父母捧在手心里宝贝一般的长大的呢?

十月怀胎的艰辛,一朝分娩的痛楚,初为人父母的忙乱与欣喜,都恍如昨日,然后就在这一日一日,一餐一饭里长成大人,慢慢脱离,变成社会中一个独立的个体。

从疫情期间到最近,十四岁女孩玩游戏氪金六万多,被父母问及,忽然跳楼,大二男生考试作弊被拿走手机后,忽然从楼上一跃而下等等事件层出不穷,每一件都让人惊心。

这些自伤事件的背后,是生命教育在家庭的缺失,也是社会应该反思的。

如何让孩子幼年时期得到足够的安全和爱,在青少年时期,让充沛的精力得到释放,精神有所追求,而不是沉溺在虚幻的电子世界,感觉到被爱,被需要,而不是被控制,被绑架,非常重要。

无论是哪一类关系,父母,伴侣,孩子,除却在物质空间的陪伴,供养,还需要在精神的纬度上建立联结,在思维的深度里交汇,才是真正进入到对方的生命。

这样的联结,才会是牢固而且得到切实的喜悦与共情的。

否则,就会陷入情感勒索,控制,在时间和空间里彼此纠缠,而失去欣赏,尊重,和发自内心的爱的给予。

亲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最是伤人吧!还有厌烦与语言的暴力。因为知晓你所有的柔弱,你的软肋,所以,打击的也更痛彻。

最近杨丽萍李若彤微博评论事件持续的发酵,女性生殖论被激烈的讨论。关于女人婚育的选择问题,一时参与者众。

一类认为女性如果不婚不育,就是不成功的人生,得不到世人尊重。

一类观点认为这是生命个体的自由选择,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这里。

看到世人的进步,起码有一部分人不再把女性作为生育的工具,她也可以是来体验,像杨丽萍说的她是来“看云的。”

而主动生育的女性也更多的不再是为男人生孩子,而是自身的积极选择与体验。

如果是在一种积极的主动选择心态下生的孩子,我觉得在养育的过程中,会少掉许多抱怨,会给予孩子更好的价值观和生命教育。

无论男女,孩子都是你生命之外的独立生命体,他不是你生命缺失的填充,而是另外一个圆满的生命。

孩子的生命不属于父母,他只是借由父母而来,由父母教他如何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和本领,然后脱离家庭而去。

所以,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提供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训练各种生存技能,而不是养儿防老,不断灌输我要指望你的巨大焦虑和压力。当然也不是培育巨婴的无限占有。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会让他变得勇敢,一往无前去尝试。

人生就是来体验的,成功了可喜,失败了也没什么,继续再尝试。

人非圣贤,都可能犯错误,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要接纳软弱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往前走。就像那个作弊被抓的男孩,多么令人可惜!

当陷入困境的时候,有时急切的应激反应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要学会等待,看着尘埃落定之后,用理性回应。如果那个玩游戏的女孩知道游戏公司退还了她花的钱,就不会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了吧?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脆弱的,需要被保护的,而我们在父母的面前都会被当做孩子,恨不得时刻置于羽翼之下。但是生命的教育,却不止保护。

爱,照顾,怜悯,责任,承担,牺牲,给予~

父母的言行时刻都在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的教育示范,如何能够轻率?放弃?浮躁?

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间日记|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