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王阳明


1

不一样的出生

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我们中国历史,往往有名的人物都会伴随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传说或是神话,而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当然也是如此,这不,跟大家说下他那不一样的出生。大家都知道,正常人都是十月怀胎,也就是从怀孕开始,大约经过40周、十个月的样子便会分娩,可王阳明他的母亲却是怀着他足足过了十个月之后才分娩的,并且在怀他之前,他的祖母还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位穿着华玳衣裳的天神,手里抱着一个孩子从天而降,而此时四周的云彩里面锣鼓震天,好像在欢庆着什么喜事,随后祖父便为他取名为“云”,并且把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到了5岁,王阳明仍不会说话,换做现在,家长肯定会很着急,担心孩子是不是有问题等,可另外一件事却很神奇,虽然他不会说话但却默记完了祖父读过的所有书,并且有一位高僧路过其家的时候,还说出了这样的话: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我认为他的意思是说王阳明很不错,只可惜他把这件事说出来了,泄露了天机。在这之后,他的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是不是很神奇?


2

上学就很不一样,与老师争论

王阳明出生后,就作出了与其他小孩不同的举动,如下象棋,不,应该是说非常喜欢下象棋,每天除了吃饭外,睡觉外,其它时间都留给了象棋,这怎么能行呢?他父亲王华可是个科举状元,看着他天天玩这些个小伎俩,天天劝他读书为重,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直至后来,其母趁着他睡着,将他的象棋扔掉,但他并没有像其它小孩一般伤心、难过,转眼就将之抛之脑后,爱上了学习,因而十二岁时,他便上了私塾,可就是读书,他也表现的不同于其他孩子。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我们来分析以下,在当时那个社会以及朝代,读书人最想做的事就是当官、光宗耀祖,那怎么当官呢?科举呗!因而科举成为了为当时最要紧之事,可王阳明却独具一格,认为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你们觉得谁有道理呢?不管你们怎么觉得,王阳明肯定是认为他的有道理,也正因为这样,才成就了以后的他。


3

娶妻诸氏与格竹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他在街上闲逛,正好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其模样白发童颜,引发了他的好奇,于是便走过跟道士闲聊,由于自己以前也看了许多道教的书籍、有许多的见解,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一直聊到东方之既白时,他突然惊醒,问道士,现在是何时,到时告知后,他大惊,连忙就走,而此时已经是结婚的第二天了,这就很无语了,我们都知道,结婚乃人生之大事,可王阳明却因为自己的好奇而忘记了,很想问一句新娘的心理阴影面积,当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阳明是一个做事一心一意、全身心投入的人,在这结婚后,他又做了一件在我们看来是比较搞笑的事情,格竹子,来看一下事情的由来,话说十八岁时,他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顺道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是不是挺搞笑的,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是挺佩服他,因为,我是不会这样的做的,也不会想到这样去做。


4

王阳明给我们的启示

从前面的几件有关王阳明的趣事中,我们应该可以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性格?首先,从他小时候喜爱的象棋以及上学所做出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很有想法并且胸怀大志,且极具独立思考,而后娶妻以及格竹,也反映着他做事专心致志、追根问底且还要自己亲身去尝试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也即以后的“知行合一”,因而他的这些特点,都是我们当代青年该学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学问,可反观现在,有许多的弄虚作假,真正的学者少之又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谈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