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错失恐惧症”

按照一般心理状态,我们大多数人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错失恐惧症”。

今天有一个小故事,让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词。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下班时我把明天要用一个东西落在在了公司。当我晚上突然想起来的时候,一下子情绪上有些着急,因为疫情的原因周末又没办法去取,也让这个情绪开始循环变大。于是我脑海中就想到了这个词——“错失恐惧症”。

那么,什么是“错失恐惧症”呢?

“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特指那种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也称“局外人困境”。具体表现为无法拒绝任何邀约,担心错过任何与有助人际关系的活动。人们总是怀疑自己错过了什么,害怕自己就时间安排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此刻,平静的心很容易变为犹豫,既而转变成恐惧、焦虑、刺激、茫然、患得患失、烦躁不安、不合时宜等诸多复杂情绪。”

其实反向去思考这个事情,没有这个东西对明天真的影响非常大吗?大到无法接受吗?显然不是。也许它只有10%的帮助,甚至可能还没有帮助,但在没有拥有这10%的时候,就仿佛自己已经失去了100%。

人的心理真的很奇妙,即使懂得这个道理,已有的心理波动却是客观存在,讲道理也不能让其平复。所以,理性的无力是注定存在的。

担心做出错误决策、担心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担心失去掌控感……这些都是“错失恐惧症”的表现。带来的行为就是可能会有很多拥挤的安排,必须做的事情满到爆炸,不做就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比如买很多课程,直播时抢限价商品,看别人都在推荐的某本书等。当然,为此也要负担很多,投入的可能不仅有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甚至还有情感成本、沉没成本。

古斯塔夫·勒庞就曾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说道:“人一到群体之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对于自己的臣服也是同理。

我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害怕失去掌控感,而我们往往在寻求掌控感的时候,习惯性的从外部去获得,但这样其实不稳定,还很容易陷入错失的心理中。最核心的还是要向内寻求掌控感,建立稳固的内心安全感系统,但,这个很难。

可能需要向内先相信自我,通过这个“相信”来改变我们的情绪或者行为,而后又通过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激励这个“相信”,形成一个正循环。

心理学家罗伯特·默顿将这称作“自我实现预言”。所谓自我实现预言,就是让自己现有相信自己能掌控的信念,这种信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以实现自己所相信的这个信念。

我先试一试,明天不用这个东西能影响几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错失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