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师生对话,共读鲁迅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83周年纪念日。董老师说:“时至今日,鲁迅先生的作品依然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在语文教学上给人以无尽的启迪。”


图片发自App

直到现在,自己也还在探索的路上,始终坚持和孩子彼此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犹记得自己从备课到讲课的点滴,说来惭愧,时至今日,自己对教材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单篇文章的解读上,在自己解读的基础上依旧是要依靠教参,练习册,很少去参阅大家的专业研究,总觉得就为了备一堂课,可能要准备的太多,总是以时间不够为借口搁浅了。今天董老师在写作群里呼吁,通过自己的方式纪念鲁迅先生,虽愚拙,但立即行动,永远不晚。

图片发自App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选了鲁迅先生的两篇文章,小说单元选了《故乡》,议论文单元选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图片发自App


备《故乡》时,设置了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乡的内涵,二是抓住富有哲理性的语句,理解文章主题。在课时把握上还欠一些,原本设置了3课时,但这篇小说整整用了5课时。基本上一课时一个重点。

图片发自App


冗长的课时,或许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认知和思考。我所带的两个班,一个是能力欠缺一点儿的平行班,一个是稍好一些的实验班,两个班的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认知。记得平行班一孩子说,学完整个小说单元,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故乡》,故乡的变化,杨二嫂的突变,闰土的麻木,我的矛盾,一切变化都来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了更多的好奇。实验班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最喜与他们共读品析。在探究富有哲理性语句时,两个孩子的分析解答我至今记得。睿馨说,我最喜欢文中的这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话在以前也听过,知道今天学习时,我感觉这句话对我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就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张试纸,而且是一张碱性试纸,在生活的历练场是努力去吸取属于我们的有益的色彩,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路。昱锦说,这路与挫折就像X轴和Y轴一样,是成比例的。这漫长的路上,一定有奋勇拼搏的身影,找到人生路上的最大值。那堂课,令我难以忘怀,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意料,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图片发自App


或许是打开了一扇探索的门,亦或是给了孩子们一把解读的钥匙。小说,故事,永远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可是到了实用类文本时,却又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时,主要是按照文本体裁来设计的,设置了两个目标,一是利用抓关键句词句的方法梳理论证思路,体会驳论文特点;二是品味语言,体会杂文的语言特点。整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还是一堂比较扎实的课。在品味文章语言时,请孩子们对文章谈谈对本文语言的感受,两个孩子分别用了“陌生感”和“冲击力”这个词,虽是平行班的孩子,能提到这两个词并结合文本语言分析,我很开心。可能是用词不太准确,但最起码孩子们对语言文字有了敏感力。在实验班,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且介亭杂文集》,这个班孩子思维活跃,尤其是男孩子表示出对这类文字的兴趣,我的推荐语是“如果你想像鲁迅先生这样能思善辩,就请读读这本杂文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也请你多多这本杂文集,这本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或许,孩子们可能还读不懂,但文字的力量,是值得推敲的。

图片发自App

师生共读,品读经典,领略别样人生。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教学】师生对话,共读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