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课内海量阅读: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

删繁就简:首先,删除没有多大价值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平时除了阅读就是写写生字。省出来的课内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

不求甚解: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

有些问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不着急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

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就地取材:一年级入学第一天一人一本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等;还可以读其他科目的书,报纸,《好妈妈儿歌400首》;《弟子规》《三字经》不求甚解;借高年级的语文书,读不同版本的《论语》《道德经》。

有教无类:根据每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目标”,学生能达到“一星级目标”就算完成了任务。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静悄悄的革命》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课内海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