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要抓住痛点、爽点、痒点

本篇文章为得到APP上梁宁老师 《产品思维30讲》 的学习笔记

抓住用户恐惧感的痛点

前面的《如何理解人的愤怒与恐惧》一文中,已经提到过痛点,痛点从表层意思来看是让人难受的点,但是光让人难受远远称不上“痛”,真正的痛是让人感觉到恐惧,那种你能感受到但是短期又无法消除的“怕”。所以,一个抓住用户痛点的产品必定是一个能帮用户抵御或者消除某方面恐惧的产品。

一个做知识付费的产品,比如得到,它如果做到能够让用户觉得,自己用了它之后只要学习上面的课程,就不会与时代脱节、因无知而被社会抛弃,那么得到就相当于在认知、知识方面帮用户抵御了相应的恐惧。当然,学无止境,技术和知识也都是不断更新迭代的,所以,知识付费类产品可以帮用户抵御恐惧和焦虑,但是无法彻底消除。

一个做日常用药指导的医疗服务类产品,如果它能针对常见的小病痛做出正确的用药指导,让使用它的用户科学、放心地用药,那么它就相当于帮用户消除了错误用药导致反作用的恐惧。

一个抓住用户痛点的产品,一定是像上述两款案例产品一样,抓住了用户在某方面的“害怕”和“焦虑”,而不是仅仅试图去消除用户的难受。

即时满足用户需求的爽点

虽然痛点是关注恐惧而不仅仅是难受,但是从难受、满足出发去做产品也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不过你需要做到的是即时的满足,即抓住用户的爽点,让用户愉悦到爽的点。只有用户的需求能够立刻得到满足,用户才能感觉到爽。

比如在互联网资源还比较匮乏的PC互联网的早期,百度音乐的成功,就是能够让用户“搜索并下载音乐”的需求即时满足,不用再绕来绕去地找资源,想听就立即能下载到电脑和MP3、手机里面听,这就是爽的感觉。

在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团外卖能够让你在家下单,过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能吃到热乎乎的菜肴,这也是需求的即时满足,会让订外卖者感到很爽。

满足虚拟自我的痒点

痒点是梁老师自创的概念,我也是在这节课第一次知道了这个概念以及概念对应的内容总结,确实概括了很多既没有抓住用户痛点、也没有抓住用户爽点的产品成功的原因——这些产品抓住了用户的痒点,即满足了用户对于虚拟中完美自我的想象的快感。

这类产品在生活中的代表有以下几种:抖音等娱乐平台上诞生的网红电商产品,以旅行青蛙为代表的节奏慢、不刺激也不爽、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玩的游戏,迎合大部分女性观众对于完美人设想象的偶像爱情剧,无印良品、名创优品等打通线上线下的充满个性风格的生活用品店铺。

上述举例的这些产品,从痛点的角度看,好像没有抵御或者消除用户的某方面恐惧;从爽点的角度看,也没有让用户感到爆爽,但是他们都有另一个特点——让用户感觉到自己仿佛生活在产品所描述的美好的生活场景中,享受着沉迷于想象的快感。

网红电商产品为用户营造了对于虚拟自我的想象,让用户心中理想的生活得以投射。无印良品、名创优品线下店铺温馨的装修风格,线上店简洁而温暖的商品介绍背景图,都让用户感觉到用了他们的产品生活质量就会提升很多、生活就舒适了很多,让用户决定花钱去买他们的产品。

如果说电商类产品的痒点是抓住用户对于生活的投射,那么追星、看偶像剧、旅行青蛙等则抓住了用户对与理想人设和角色的投射,让用户想象中的自己和产品中的人物一样完美。

小结

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不错的点,做产品可以根据自己感受最深、手感最准的点入手,避免做出不痛不痒也不爽的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产品,要抓住痛点、爽点、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