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和贾政的战略之争

一个企业如果想持久地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事先对可能发生的趋势做出判断, 这件事很难,但是所有的企业都不得不做,因为不管内心深处是不是相信,经过西方企业经管理论熏陶的中国这一代企业家们已经深深知道, 一个企业 不能 没有战略。 而制定战略,对未来趋势做出判断,这份工作显然只能落在企业的最高领导身上,就好比 贾母作为贾府的领导者,纵使她能把管理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下放,只抓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但是有一条,是她不能推卸的责任,那就是整个贾府发展方向的战略制定。
事实上,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而贾府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我们看到《红楼梦》的时候,就会发现整件事情已经被具象化到一件事上,那就是贾宝玉的教育问题。贾府 是继续按照袭爵的方式发展,还是走科举的道路?很显然,老太太选择的是袭爵的道路的。所以她反对贾政逼宝玉念书,念书的目的是从科举进身,正儿八经当官 。这样的人,在贾府只有一个,那就是贾政,但是贾政在整个贾府的大环境中是格格不入的,其他的纨绔子弟们,每天观花斗马,不亦乐乎。就连贾宝玉这样曾经被戴上“反封建家长制度的先锋”的人物,也曾经跟林黛玉说,咱们这样的人家,总短不了两口吃的” 贾宝玉 是这样想的 ,老太太明显 是这么想的。首先她认为贾宝玉身子弱,多病,都是他老子逼他念书逼的。其次,她纵容贾宝 玉混在女儿堆里风花雪月。最后,贾宝玉厌恶功名利禄的思想,她是持无所谓的态度的。
这 种状况,归根结底,是老太太的危机意识不够到位。古语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成就了大事业的人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从贾 演贾源那代,到贾宝玉,已经是第四代了。祖上的恩惠福禄,到元春被封为贵妃的时候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可是也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时候了。到了贾 宝玉这个时候,这种祖上的恩惠还能留下多少呢?
英 国的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关于 企业如何保持持续性 成功,有一个著名的“S型曲线”理论。这条曲线说明了生命的历程,最初的缓慢尝试,蹒跚学步,其后迈向巅峰,最后盛极而衰。 他认为,企业能够 持 续成长的秘方,就是在第一条曲线结束之前,另起一条曲线,第二条S型曲线的正确起点应该在第一条曲线还没有到达顶点的时刻。因为在这一点上,企业还拥有足 够的时间、资源和活力,可以确保第一条曲线在下降之前,让新曲线及时超越其最初的摸索阶段。 第二条曲线从此开始,另创高峰。
这 种情况只是理想状况,无论组织还是个人,往往要到大祸临头,才真的有魄力进行变革。而不是在最好的时机进行变革。举个例子,就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 书上说,“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 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
不 过林如海书读得好,考了一个探花郎, 也就是一甲第三名。其实不要小看这第三名,探花郎,从名字上来看就香艳得很,殿试圈这个名次的时候,一般也都要考虑到色艺双绝,所以探花一般都会长得比较 年少英俊一些。不是这样的身份地位和样貌,恐怕也娶不到贾府真正的千金小姐贾敏。当然,林如海这个人也很会做官,所以后来他后来在扬州做了巡盐御史,一等 一的肥差。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林家的中兴,就应在他的身上了。
这样的做法, 在小说中看来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道路,但是假设林如海不是这样一个年少聪颖又相貌英俊追求上进的年轻人,那么也曾经煊赫一时封过列侯的“林”家,可能就泯然众人,从贵族榜上消失了。所以,林如海的做法,就是从第一条曲线已经结束之后,才开始开创的第二条曲线。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转型”已经太晚了。因为到了林如海考进士的时候,相当于企业已经进入衰落期,这个时候, 企业 的资源 已经比鼎盛时候少 员工的活力和向心力都变得匮乏 更有可能的是, 裁员已经开始 。也就是说, 先前的顶峰时候所拥有的资源难以再使用。这个时候再开始重新开创一条S曲线,可能需要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假设林如海中探花的时候,家里仍然还袭着爵位,恐怕他在官场上的作为,又会大得多得多,而整个林家也不至于人丁萧条,即便最后他捐馆扬州,林黛玉也不至于没有族兄长的照应而孤零零投奔了外祖母。
从这个角度来说, 贾政 是 有远见的。他希望贾宝玉能够读书,将来考科举做官,这是那个时代能够维护大家族继续繁荣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文功武略。贾府的祖 上是从军功起家的,但是到了贾宝玉这代,虽然袭的爵位仍然是什么什么将军,但是真正要上前线带兵打仗立下军功,恐怕不是贾宝玉所能做到的。第二条道路,就 是考试了。贾政可以说是一个智者,他本人就是想考科举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 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 这件事,贾政一直引为恨事,自己做不成的事情,往往希望在 孩子身上找补回来,现在的父母常常也有这种心愿。但是贾政督促贾宝玉读书,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补偿自己年轻时候不曾中举的心愿,更多的,他是希望贾宝玉能够 以另外一种方式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就像贾政所做的那样。
就像中国的一句古话说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有钱人富不过三代,成功企业又何尝不是。 麦 肯锡曾经针对208家公司18年间的发展做过研究,试图发现有那些公司曾经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结果发现,其中只有3家连续18年都业绩辉煌,53%的公司 都无法连续保持两年以上的好光景。现代企业的生命周期,比贾府还要短暂得多。五世而斩也好,富不过三代也好,听起来都是几十年的光阴,但是现在我们熟知的 那些世界500强企业,没有多少真正能够经历过百年风雨的。历史漫长的那种,也经历过无数次地转型,力度之大,可能我们早已经无法想象这家公司原来是做这 个行业的。150年前美国运通开始在美国创业,起初只是个从事快递服务的小公司。现在 却成了一家 提供金融服务和与旅行相关的服务 公司
家族应该如何发展?现在到了曲线的哪个位置?如何保持稳定的繁荣?未来会不会有危机?如果危机到来,应该如何处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预见,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事实上,如果最后证明这种假设是错的,那也不会有太大的坏处。 很 遗憾,贾政这种基于危机意识,而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向,遭到了贾母的阻挠,“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老太太的话象山一样压下来,贾政也无可奈可。更何况,曹雪 芹虽然嘲笑贾政是“假正经”,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发现,贾政其实很爱这个孩子,很爱这个又聪明又清秀神采飞扬的单弱的孩子,他也不舍得真的往死里 打他吧。所以,这一场的路线之争,贾政一败涂地。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 秦可卿临死给王熙凤托梦的那段讲话,也完美地表现了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所应该考虑的战略问题。 大 祸或许永远也不会来,或许就在眼下,不能再创高峰,至少可以先做准备,让子孙后世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能安稳地做一个田舍翁,度过寒冬,或许还有重新发展 的机会。这是典型的“企业过冬”的思维,只不过秦可卿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贾府还正处在仲夏夜之梦中,还没有人想到冬天的事情。她作为宁府的重孙媳妇,未来 的族长夫人,能有这种见识,果然不一般,难怪刘心武一心认为她必得是有至高无上的血统。
象 贾母这样的领导者,却是那种认为世界上现存的秩序就是永恒的秩序,一切都不会改变,四大家族永远都会是四大家族。她因为年龄和见识的缘故,不能够保持我们 在企业中所需要的“怀疑、好奇和创新”的精神,事实上,很多人等他做到领导的时候,他也会因为年龄和磨砺的关系,从改革派变成了守成派。但是,我们却需要 记住,这些态度是处于剧变的时代所必须的,是一套应对剧变的理想的应对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融,教育,读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