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边界

最近购买了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听后很有启发,这是一个产品制胜的年代,唯有打磨好自己的产品,才能快速成长,有所突破,真正证明你自己。

也正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你可以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但只要有一颗不断打磨产品的心,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不断的反馈迭代,最终都有可能成为领域内的巨头。

梁宁老师在课程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心边界。在边界内人们需要被满足的是存在感,而打破边界,就会让人恐惧,此时人们需要的就是能够抵御恐惧。

这也是针对不同的用户心理,提出的两种做产品的思路。

第一种就是不断地创造愉快的体验。让用户得到满足感。尤其是要能在小的满足感中,让用户产生痛快的感觉,这样他们才愿意付钱。

而另一种思路则是,不断给用户树立危机感,让他们产生恐惧,进而付费。

你可能在说这第二种模式不就是一种要挟吗,一点也不道德,还真就不是,仔细想想,这两种模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满足我们存在感的体验实在是太多了,例如朋友圈,各种头条,手机游戏,实在是数不胜数,我们在这些产品上,沉迷,太多时间,但是一旦走出来,就会产生无尽的空虚感,对提升自我并没有太大帮助!
但是第二种模式截然不同,虽然会让你感觉到恐惧,但是对应的产品就是来帮我们克服或者抵御这种恐惧的。当然,抵御恐惧的手段并不是仅仅从心理上消除,而是想办法帮助用户变强大,只有变强大了,才能不惧怕某件事情。
这样的产品在我们身边也很多,例如各种学习软件,学习社群,线下培训班等等。这种产品从心理上让你恐惧,逼迫你变得强大,突破自己的心理边界。两种模式高判立下,一种让你往里走,一种让你往外走。

这么一说,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房子这么好卖。一方面,它满足了我们的存在感,让我们获得舒适的感觉,毕竟住大房子是每一个人的愿望。
另一方面,开发商也在刺激我们的恐惧,比如不买就涨。;学区房好地段,不买就会错过等等。哪个人不怕被这时代甩下,综上两点,房产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

反过来,我们作为用户,也要能看透商家的心理。如果只是一个劲给我们制造存在感的产品用的时候就要小心一点了,毕竟爽完以后就是无尽的空虚。而制造恐惧感的产品,如果真的对我们有用,也应该愿意为此付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心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