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书笔记《国富论》

写在前面的话:最近吴晓波老师在喜马拉雅上开了新课,准备用一年时间解读50本商业经典,帮大家构建商业知识图谱。看了看都是如雷贯耳,但自己确实基本没看过原著的。现在越发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过看过如果不记录和做好笔记经常看,难以吸收消化。

《国富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之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的全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最早的中文译本是1902年严复的文言文版,名为《原富》,1930年郭大力和王亚南以白话文再译,定名为《国富论》。2017年,吴晓波老师组织经典重译,推荐浙江大学出版社罗卫东老师的译本。

罗老师在序言中说,斯密的理论创新是从提出新的财富观入手的,斯密反驳了重商主义认为的财富是金银的观点,他认为财富就是一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总和,不论这个物品是来自于自然界的馈赠,还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基于这样的认识,斯密的问题就很自然地转向:人类如何才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并且更好地分配它们。该书讨论的问题无非是两个:第一,国民财富的性质;第二,国民财富的原因或者源泉。

《国富论》研究了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讨论了现代国家的责任和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同时也是现代国家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国家是个暴力机器,通过武力的方式捍卫这个国土面积上每一个人的人身和财富安全,它有三个责任。

第一,保护每一个公民不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

第二,保护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不遭到其他成员的侵犯。

第三,国家必须要提供一些公共设施,能够为国家中的每一个公民提供服务。

公民回报国家的方式就是纳税,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唯一关系是赋税关系。

亚当·斯密提出的三个理论贡献:

第一,他确定了经济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一种劳动产品换得的其他产品,就需要分解成三个部分予以分配,它们分别是:劳动的报酬,即工资;土地的报酬,即地租;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即利润。在劳动产品中,工资、地租和利润以何种比例进行分配,决定了财富生产体系运行的好坏。

劳动:他首次提出所有商品的生产都跟人的劳动有关。马克思、凯恩斯他们都是研究劳动、劳动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以及价值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土地:他认为土地在经济行为中是一个固定增值。土地价值的高低和这个土地上面所承载的经济行为有重大的一个关系,而它们之间又形成一种交互性的关系。

资本:他为资本正名,他认为资本只是一个经济组织、一个国家或一个工厂能够正常运转,提高效率的经济要素,是跟土地和人的劳动一样。

第二,他发现了经济行为最神秘的那个部分叫做看不见的手,他是被一个市场化驱动,所以亚当·斯密是一个市场主义者。

“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自私的人,而一个一个自私的人他们的种种的经济行为产生了一种利他性的一个结果,而这些利他性的结果当汇聚为一种公共行为的话,这个社会就被改变了。这个是国富论中的第二个理论性的创建。

第三,他发现了企业运营的效率提高的最核心的那个秘密叫做分工理论,我们今天也把它叫做“斯密定律”。

他认为分工是一个企业组织能够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能和成为一个优秀组织的一个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分工和交换形成了不断相互强化的良性循环。因为劳动分工源自交易的力量,所以,分工的程度也就决定于这种力量的大小和强弱,斯密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如果市场规模太小,分工的好处就不能抵消分工的费用,分工就不合算,生产者也就不会去发展分工;只有当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分工的好处才能实现。

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的专业分工,直到1908年亨利·福特,发明了生产线,才进入到汽车行业。到了1940年代以后,日本丰田,丰田喜一郎又把分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迭代,叫精益化生产。产业效率的提升推动人类的进步。

《国富论》中提到,好的经济制度就是鼓励每个人去创造财富的制度,通过这些好的财富的创造,一方面实现自我的价值、改善自己的世俗生活,同时通过这样的供给能够改变社会,改变这个国家的进步。所以好的经济制度的背后就是你在这个国家中,你是不是愿意投身于财富的创造。

关于作者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是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亚当·斯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从经济的角度去研究一个盈利性组织和这个盈利性组织跟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人。所以将其作为经济学的奠基人。

1723年(中国雍正登基),他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海关官员的家庭,是遗腹子和不婚主义者,一生跟他妈妈相依为命,非常早慧,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毕业后,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1751~1764年回格拉斯哥大学执教,期间他的伦理学讲义经修订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论》为名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1764年他辞了教授,到法国给一个贵族当老师,并到欧洲旅行三年,结识了伏尔泰等名流。1767年辞职,回家乡写作《国富论》,9年后《国富论》出版。1787年他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逝世于苏格兰爱丁堡。去世前把除《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以外的所有手稿,没有出版的文字,全部烧毁,并跟他的遗嘱执行者说,我对这个世界能讲的话都已经讲完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秘密大概都已经被揭晓了,所以这是一个天才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自信。

创作背景

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人类的经济行为非常简单,通过土地耕作来获得收入。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以家庭为单元的。

工业革命以后,现代意义的国家和工厂等组织的出现,让经济学诞生的土壤开始发生了。

国家:边界变得越来越清晰,每一个人原来是跟上帝的关系、是跟天下的关系,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说,这个国家无论从税收,无论是我们的居住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商务的自由……慢慢通过法律的方式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工厂:陌生人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边界的盈利性组织。工厂这样一个新的组织行为怎么能够提高它的效率呢?工厂跟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工厂跟它的所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每一个一个工厂成为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那么工厂和国家又有怎么样的关系?哪一家工厂能够赚更多的钱?哪一家工厂具有更大的效率性?工厂作为一种组织存在,它的内部管理模式应该是怎么样呢?国家跟工厂、人和工厂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当亚当·斯密诞生的时候,世界潮流是什么呢?

在欧洲地区有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人文革命,二是经济革命。

人文革命:又叫做启蒙运动逐渐成为普世价值观。达尔文的进化论等思潮,让法国和英国有些人摆脱了人对上帝的依赖,摆脱了公民对贵族的依赖,人变成了最大的上帝,人开始成为了自我的一个主宰者。他们认为,人并非由上帝所造是上帝的子民,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任,应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主宰自己的灵魂和命运。现代性诞生

经济革命: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摇篮和发源地,在他诞生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技术上有两个重大发明

蒸汽机的发明提供了动力,改善了效率,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火车等工具让人们和货物的运动半径开始大规模地增加。

焦炭冶炼法等冶炼技术的发明,使得钢铁的产量极大增加,促进了工厂这个全新组织在城市里面出现。

知识拓展

推荐2017版《国富论》是罗卫东选译本,浙江大学出版和《亚当·斯密传》。

1776年,国富论出版的同时,在美国出版了著名的《独立宣言》。是经济学诞生的一个年份,同时也是美利坚这个国家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伟大国家出现的一年。

听读书笔记《国富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仅看《国富论》中吴晓波和罗卫东老师的两篇序言,感觉信息含量很大,质量极高,基本上提炼和总结了斯密的观点及提出背景,论证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读书笔记《国富论》)